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资讯
3  4  
PDF 版
· 倾情帮扶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
· “六法促创业”带动全民创业
· 嵊州:全力开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业实干强基础 创新发展求突破
嵊州:全力开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之路
  创业实干强基础 创新发展求突破

  嵊州:

  全力开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之路

  7月23日,一份有关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摆在嵊州市广大党员干部的面前。

  1至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8.7%和22.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自营出口增长47.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3%和13.8%。

  其中在这一连串增长的数字中,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工业用电量、工业性投资等四项指标增速在绍兴市各县市中列第一位。而民生工作一块,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让全市群众普遍满意的成绩。

  这张“成绩单”,是在中共嵊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公布的。市委书记郭敏既肯定了成绩,更提出了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各种考验和挑战,始终体现了一种“甘打基础、破难而进”的精神风貌,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大家都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但形势逼人、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有继续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话语不多,也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藻,但体现了一位县市委领导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嵊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嵊州市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执著而理性的态度。

  到一个地方,都会听到当地领导用简洁的“口号”,概括他们的施政方针或发展战略。嵊州的是“工业强市,和谐惠民”。郭敏说,身居县市领导干部这样的位置,关键是要做事,扎扎实实为地方经济发展,为改善地方群众民生问题做点实事、好事,而做事的动力在于责任心。身处县市基层,有两件头等大事是必须要着力抓好的,那就是“发展”和“民生”。经过深层次的调研,嵊州市委为此提出了“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而且一管已是多年。

  ——扎实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嵊州作为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持续的发展。而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经济基础还较为薄弱,企业“低、小、散”现象普遍存在。嵊州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主要靠的是工业,未来的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为此,根据实际,嵊州市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就是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嵊州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推动全局的发展。

  今年以来,嵊州市克服了宏观环境持续趋紧、要素制约更加突出、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带来的影响,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通过召开工业经济大会等会议,举行工业技改项目集中奠基,赴外地考察工业经济,不断造势鼓劲、凝心聚力,形成了“工业强市”的浓郁氛围;通过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企业信心;通过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加大“一厂一策”签约企业和上市培育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热情,全市经济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上半年的主要亮点体现在:

  骨干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1至6月份,45家亿元以上企业和22家“一厂一策”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6.0%。特别是几家产品结构调整早、自主创新力度大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天乐集团和昂利康公司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18.3%和166.9%,仅这两家企业就贡献了全市规上工业增量的45%。

  产业整合初见成效。目前,嵊州基本形式了以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三大集群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上半年三大集群产业规模以上总产值占全市的79.0%。工业投资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到15.4%。

  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好成绩。自营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进口和外经合作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节能降耗成效较为明显。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分别同比下降5.5%和25.3%,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6.77%。

  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协调发展,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

  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提出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而今天,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围绕这一一以贯之的民生目标,嵊州市致力于打造“民生财政”样本。

  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嵊州市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费更大的心思、花更大的精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首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强镇兴市”战略,全面开展“整治环境、整洁家园”主题活动,启动“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其次把“十大惠民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形成了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和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城乡困难群体实现大病零起点救助;扎实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深化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全面启动参合农民第二轮免费健康体检;积极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城市;启动越剧艺校建设项目,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同时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破解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行动和“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而在当前嵊州,为群众开拓就业创业之路,为群众搭建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共享社会事业的进步,让群众体验人居环境的舒适,让群众感受“平安嵊州”的和谐,成为嵊州市委市政府一致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嵊州市全市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支出都明显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这对于嵊州这样公共财政并不宽裕的政府来说,要将“财政蛋糕”大块大块地切向“民生”,确实需要有更加博大的胸怀,一心装着人民群众。而据了解,从今年起市级财政的增收部分将全部返还用于民生工作中,很显然,嵊州市已走出了一条“小财政、大民生”的新路子。

  “要让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嵊州,正致力开拓“民生财政”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9 嵊州:全力开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之路 2008-8-4 浙江日报000092008-08-0400013;浙江日报000092008-08-0400015;浙江日报000092008-08-0400014;浙江日报000092008-08-04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