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7天。人们都在关注,已经夺得112枚夏季奥运会金牌的中国,将在家门口有何收获。但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艰巨的一项“夺金”任务,是要借助“北京奥运会”这块跳板,去努力夺取“全民健身”的“金牌”。
思想的转变
——从金牌到健康
“如果刘翔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金牌,你能接受吗?”近日网上一项调查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绝大部分人表示:刘翔能够卫冕,是件大喜事;如果不能夺金,但他尽全力了,同样是中国的英雄。
跟1984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时全国狂喜、1988年兵败汉城时举国沮丧相比,今天中国人对奥运金牌的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人们依然会守在电视机前,为每一块金牌的得失或兴奋、激动,或遗憾、唏嘘,但不会再有当年“过山车”一般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中国人依然关注奥运金牌,依然为中国体育健儿而骄傲,但中国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更多地参与健身活动。这是中国人对体育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是中国体育进步的一个标志。
“现在,中国人还把休闲和体育结合起来,体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说。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奥运会将极大促进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又将为中国培养未来的高水平奥运会选手埋下种子。
申奥成功七年,
全民健身大发展七年
北京菖蒲河公园位于天安门一侧,是北京市民进行晨练的一个健身乐园。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陪同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在此散步,并介绍了太极柔力球的玩法。
尽管家不住在公园附近,但73岁的郑河每天清晨仍然会在5点半左右出门,在菖蒲河公园锻炼近2个小时。他认为,迎接奥运、提倡全民健身让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都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现在锻炼身体方便多了,走出家门,就有全民健身路径。”
市民们参与健身的热情如此之高,以至于非拉着前去采访的记者跟着他们练了一套健身操。
面对国民日渐高涨的健身热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自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中国一方面在履行承诺、全力筹办北京奥运会,另一方面下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体育锻炼,对中国人的体质提高,作用非常明显。”江崇民说。1997年,江崇民参与了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十年过后,他认为中国人健身质量全面提高,一是健身意识明显增强,“1997年的时候,很多人还把劳动生产等同于体育健身”,此外,中国人健身的项目、场地和时间都更多了。
奥林匹克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在体育上的得分依然只能是“不合格”。
2008年3月,7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成为首批奔赴雅典迎接北京奥运圣火的中国人。刘鸿亮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之子。
刘长春老人在1982年溘然长逝,未能亲眼看到两年后中国健儿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英姿。而1932年,同样是在洛杉矶,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却派出了仅有刘长春一名运动员的最小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惨败而归。
当时,刘长春的背后,是一个国力与国民体质同样羸弱的中国。今天,老人九泉之下有知,应该欣慰:中国不仅获得了112枚奥运金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希腊跻身奥运金牌榜第二位,北京奥运会又召开在即,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圆梦在即。
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跻身奥运金牌榜三强;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更是以32枚金牌的骄人战绩,紧随美国之后排名金牌榜第二。但是,跟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是奥运金牌大国,但不是体育大国,更不是体育强国。无论是体育设施,还是体育人口,中国与这些世界公认的体育大国,还有相当差距。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说,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群众体育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东西部地区、不同人群、行业之间群众体育发展还不够平衡;各级体育组织、社团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群众科学、文明的健身意识和方法还有待提高和丰富。
“以人为本”,已在中国成为共识;中国体育的发展,正在摆脱“重竞技轻群体”、“重金牌轻参与”的弊病,开始协调发展。体育的功能也由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所倡导的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崇尚规则、公平竞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完全一致。
北京奥运会,势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力推动人的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使“以人为本”更为深化,使全民健身在中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中国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杨金志 苏海萍
(据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