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婺城以村规民约促农村和谐发展
· 东阳像经营旅游景点一样经营新农村
· 浦江实施“甘泉工程”滋润万户农民
· 武义万余低收入群众有了“致富图”
· 义乌用公共财政谱写农村建设新篇章
· 金东村庄整治工作坚持民生优先
· 磐安乡风文明从环境卫生抓起
· 永康花13.5亿资金“买”回三江好水
· 兰溪全力留住每个乡村的“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六大行动计划”覆盖全县困难群众
武义万余低收入群众有了“致富图”
  本报讯 (县报道组 朱跃军) 武义县大田乡上村47岁的低收入农户汤杏如,最近领到了1000元的来料加工工资。汤杏如说,她缝制休闲用品的活比较轻松,是乡干部帮助联系的,有了这笔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明显改善。

  在武义县,像这样的低收入户,背后都站着一名“帮扶干部”。去年以来,该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创新扶贫模式,从区域整体扶贫转为区域整体扶贫与农户扶贫并重,大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覆盖全县贫困群众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目前,该县通过“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帮扶机制,由县、乡、村三级干部对首期5467户11312名低收入群众结对帮扶。深入了解帮扶家庭情况、生活状况、贫困原因,针对帮扶对象的生产技能、劳力状况、发展意愿、外部援助等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帮扶计划,共同确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致富项目。帮助联系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帮扶对象的自主致富能力,积极帮助低收入农户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因户制宜制定帮扶计划,为低收入户画好了“致富路线图”。

  武义县按照省委“扶贫重心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的要求,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让各部门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本”的要求,建立了低收入群众动态管理档案。确保真正贫困的群众得到政府的扶持,确保政府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全县共有2600多名机关、乡镇干部和1000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参与结对帮扶活动。每个低收入农户落实一名帮扶干部,由帮扶干部长期负责跟踪,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武义县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要求做到因户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农户主体;部门协同,农户参与;立足当前,持续发展。他们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的生活条件、文化程度、健康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愿望,分别制订脱贫致富奔小康计划。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又有发展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实施“增收型”帮扶,重点是提高增收能力,实现持续增收,主要包括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扶持、来料加工、就业培训转移等。对因病因灾、子女就学、突发事件返贫致贫的,实施“救济型”帮扶,重点是加大救助力度,使其渡过难关。对丧失劳动能力,符合低保条件的,实施“保障型”帮扶,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标准。对尚有劳动能力,但观念落后或缺少信息技术的,实施“引导型”帮扶,增强农户发家致富信心,积极引导农户创业致富,充分运用各种资源优势,发展家庭工业、来料加工、超市经济、房东经济、打工经济等富民产业。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武义县专门制定了产业富民、免费培训转移就业、下山脱贫、金融贷款扶持创业、农村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保障等“六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乡镇、街道制订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百企联百村”等活动载体,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帮扶行动。他们还细化行动内容,相应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帮扶政策措施,助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政府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在信息提供、技术培训、劳务输出组织、来料加工项目引进、农村经纪人培训等方面做好服务,并积极主动支持所属干部的结对帮扶工作。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营造更加浓厚的全社会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有了帮扶干部画好的“致富路线图”,武义低收入群众按图索骥,顺利走上增收致富路。据统计,今年该县有861名低收入农户参加来料加工,平均每人每月增收500元以上。去年以来,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7万人,近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截至6月15日,今年全县有3937户低收入农户享受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免费收看电视和广播节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4 武义万余低收入群众有了“致富图” 2008-7-23 浙江日报000142008-07-23000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