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PDF 版
· 送书下乡当实用
· 环卫工人
高温自有清凉来
· 午休
· 杭州百姓
纳凉首选防空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里人整理书架,把一些过时或用不着的书籍送到农村;但农民读者希望,送来的书既要符合农民口味,还要时尚,对农民不实用就别送来——
送书下乡当实用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陈 敢
  “不实用的书别送来”

  7月初,记者随玉环县有关部门送科技书籍到龙溪乡高山头村、珠港镇水龙村时,发现在这些边远山村的农民书屋里,《左传》、《元曲三百首》……这些深奥的专业书籍随处可见,而对农民有实用价值的读物很少。

  看到刚送来的《城乡一体化与农村经济》一书,高山头村一位陈姓农民说,这本书是他想看看的。不过,他还是嘱托记者:“你回去向城里人说一声,以后那些自己要扔掉的书,对农民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书别再送到农村来。现在农民讲究的是现学现用,需要实用的书。”

  连日来,记者在台州农村采访,发现书屋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仍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层面上,有的甚至只是到上级领导来检查,才把书屋的门向农民打开;即使开放的书屋,买来的新书少,送来的旧书多,内容与时下农民的知识需要大相径庭,引不起农民的阅读兴趣。

  一位省领导到台州市农村调研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送给农民书屋的书竟然是书店没卖完的《英汉词典》、《资治通鉴》和城里创卫结束后剩余的过时的资料汇编等。记者在农村采访时,不少农民希望,要把农民爱看、管用的书送下乡,切莫让书屋成为“摆设”。

  好看不好看,请农民试读

  针对农民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7月3日上午,记者在临海市农村暗访时,发现大田街道采取下乡荐书促进书屋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办法。现在,大田所属27个书屋里的书符合农民口味,没有过时的或深奥的专业书籍,因而,书屋门庭若市。

  横街村农民书屋有2000多册书籍,其中1000多本是与“农”有关的种植、养殖类科技书籍,像《怎样种植高山蔬菜》等,还有几百册如《女性保健》、《中老年生活百科》、《脑血管病》等生活保健方面的书籍。据管理员王荷香介绍,这些新书是每季参加荐书活动后买的,因符合农民口味,换手率很高。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田街道每季组织爱看书的农民读者和文化干部一起读书、荐书,在此基础上下乡荐书时带着新书样本,让村里读书积极分子先阅读,请他们决定是否购买这些书。通过这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提高了荐书准确率。

  谈及荐书给书屋带来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郭勇作了一个对比:以前买书,都是村干部去买,也不管合适不合适;现在人人可以把关,书买得精、买得好,对农民有用,因而书屋就热闹了。

  引导农民读好书用好书

  在采访中,有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村也有图书室,但办了几年都名存实亡,除书籍不对农民口味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农民觉得这些书对他们没什么帮助,因此读书兴趣不大。

  大田街道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街道副主任叶国领告诉记者:“关键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他们对读好书用好书的认识!”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不读书不懂现代农业知识,就当不好农民。所以,这几年来,他们连续开展农民读书日活动,将一大批有实用价值的书介绍给农民,帮助培养读书兴趣,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知道,书中自有新知识,书中自有未来。

  大田农民读书日活动以主题分类开展,有科技、种植养殖、文化娱乐、科普图书等十几大类,每次各村派30个人参加,现举办了20多次,有2.3万人次参加。上个月,根据农民要求设立养生保健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请来有关专家讲课,还请农民读者上台结合自身养生之道讲读书体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农民读书的兴趣。

  有的农民不习惯看书,喜欢听书,大田刘村组织会计刘道雨说大书,增加读书兴趣,使不少村民听了不够,要找来书看;看了书还不够,再参与讨论。现在,来书屋读书的农民比到俱乐部娱乐的人还多。

  现在,大田27个村的农民书屋每晚灯火通明,农民像上课一样准时来借书看书。难怪爱读书的村民张道祺这样形容:“现在,我们在农村,精神生活也不比城里差。农民书屋不仅是我们的‘精神大餐’,还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加油站’,更是我们生活的指导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2 送书下乡当实用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陈 敢 2008-7-9 48256F32002924A64825747F0056B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