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主考席上,冯家俊有颇多感慨。
11年前,他自己就是以“公选”的方式,成为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的。而5月8日这一天,以教育局局长的身份,冯家俊又主持了一场特殊的面试。
这是在嘉兴市广电总台的演播室内,面对七八台摄像机,8个考生逐个接受他的提问。这是在他们每个人竞职演讲之后的一道必经的程序,由主考官针对本系统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考生提问。
冯家俊的问题是:“择校”造成有的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学校生源不足,这是近几年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遏制?
关于提什么样的问题,他曾经想了很久。是公众关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又可以借机开拓思路,集思广益。负责命题工作的嘉兴市委组织部的张正明处长说,这是首次尝试由用人单位出题,为了更好地契合选拔单位的要求,考察应试者对竞职岗位的适应程度。
冯家俊很惊讶,考生们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一针见血地指出“均衡教育资源”的问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一位甚至是海盐某职业中学的副校长,他承认,这次选拔,真正拓宽了“用人的视野”。
七个目标职位的主考官都一致感到,许多优秀人才过去并不在他们的视野中,通过这次竞争,让他们找到了理想的人选。
一次考试,对选拔者和被选拔者,都是一种历练。
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突出了对考生实际工作经验与能力水平的测试,也体现了中央强调的从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而最大的收获是,整个嘉兴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条面向基层、着眼长远的完整培养链。
在副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中,面试入围的57人,来自基层的考生有30人,入围考察名单的21人中,有12人现在基层工作,比例接近60%。而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则超过了80%。报考副处级后备干部人员中,33岁以下的286人、占63.3%;报考副科级后备干部的871个人,全部都是“80后”的一代。
如果说过去选拔干部的题型以考查知识点为主,一些复习时间比较充分,经常“埋头苦读”的考生比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考生更容易取得高分的话,那这一次嘉兴的探索,恰恰就是体现了向实干者的“倾斜”。
比如,改革了以往结构化的面试方式,在这次副处级后备干部的面试中,嘉兴采用了蹲点调研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
这一次,嘉兴市将副处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分成6大类别,分别是党政类、政法类、经济管理类、社会管理类、城建交通类、科技信息和生态环境类。每个类别的调研地点,都经过精心挑选。
例如,社会管理类考生,要求去考察日前引起全国关注的洪合镇的新居民事务管理工作。党政类的考生,则安排他们调研余新镇的两个村,其中一个是经济强村,一个是相对薄弱村,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思考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调研的成果,会体现在后面的正式面试环节中。颇具特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是从企业招聘中借鉴而来,又经过了特别的设计。4分钟的书面提纲、3分钟的顺序发言、30分钟的自由辩论、5分钟的书面陈述。评委坐在一边,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考生书面的陈述打分。
“道道都是应用题,没有积累、不会思考的人就不可能考得好成绩。”一位考生说,“考察的就是我们实际的行政能力和平时的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