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三百年古戏台重焕生机
· 感恩的心
· 震后,编剧在行动
· 费 明 作品有:《家有儿女》、《说好不分手》、《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结婚吧,我会更加爱你》、《我想有个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 邵晓黎 作品有:《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等
· 高大勇 作品有:《施琅大将军》、《神医喜来乐》、《风筝奇缘》、《苦藤》等
· 汪海林 作品有:《大电影2》、《吕布与貂蝉》、《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是天使惹的祸》、、《我的野蛮天使》等
· 闫 刚 作品有:《说好不分手》、《家春秋》、《答案在风中》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南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段佳话:瑞安仙降镇仙篁竹村村民肩扛手抬,让古戏台两次搬家。
三百年古戏台重焕生机
■本报通讯员 庄颖昶 文/摄
  一连4天的精彩社戏在瑞安市仙降镇仙篁竹村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戏台上演,本村及周边的村民一边欣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一边庆幸曾经备受关注的古戏台拆迁之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为浙南农村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一段佳话。

  300年古戏台将被拆

  2005年7月1日,笔者在瑞安市文物部门听到一个消息:仙篁竹村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因修建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可能要拆。当天,我即赶到仙篁竹村采访。

  尽管古戏台还在,但村民们已是议论纷纷。据了解,村里原有的古宗祠和古戏台的规模已难适应今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建造新的文化设施,让群众有一个宽敞的文娱活动场馆已成当务之急。然因缺乏地皮,故拆掉古宗祠和古戏台,在旧址上新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一种意向。

  村民告诉笔者,仙篁竹村的古戏台建于明清时期,在古戏台的一块题有“威灵协著”的牌匾上,刻有“崇祯元年戊晨岁季秋吉旦”字样。根据牌匾推算,这座古戏台应该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戏台是木结构建筑,有4根柱子,歇山式屋顶,檐角高挑,施多角重拱复斗式藻井。戏台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如戏台上方的藻井,斗拱斜出,层层叠叠,婉转如流云,而且彩饰鲜艳,精雕细刻,显得精美华丽。

  这座古戏台曾给村民生活带来几多乐趣。72岁的周英普告诉笔者,在他孩提时,这里经常上演社戏,非常热闹,古宗祠和古戏台是当地群众最热闹的文娱活动场所。

  是建一座新的文化宫,还是保留古老的戏台?村民们围绕此事议论纷纷。该戏台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上级部门也没有拨出保护经费,言下之意古戏台是可以拆建的。也有部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能批一块新地,给村里建设新的文化宫,以保住祖宗留下的古戏台。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在仙篁竹村有较好的传统。40多年前,该村从江边搬迁至此,就曾把这座古戏台整体迁移到这里。前几年,古戏台的一只精美木雕牛腿被盗,村民们便把另外一只像宝贝一样保护起来。

  笔者又采访了当时的瑞安市文物馆馆长李刃,他说,随着时代发展,像仙篁竹村这样的古戏台会越来越少,其历史和文物价值非常高。温州是南戏的故乡,古戏台是一份难得的文化珍品。他认为,最好是当地群众把古戏台移至适当的地方,同时有关部门增设专项经费,保留这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合力保护文化遗产

  面对延续了数百年的文化遗产,是保留还是拆除?村民们经过几番争论,最后做出决定:将古戏台完整地保护下来,惠及今人,传给后代。

  村委会、老人协会和村民代表就古戏台的命运进行了专题协商,决定将它整体迁移至离原址200米的地方,在保留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加以修缮,并筑围墙保护起来。

  在古戏台整体迁移之前,瑞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馆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专门去实地了解情况,就古戏台迁移事项进行指导,并提出具体的专业技术建议,要求在迁移后保持古戏台的原汁原味,最大可能地减少迁移中的损失,保护好古戏台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文物部门还准备把古戏台列入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利更有效地保护和延续这份历史文化遗产。

  百名村民肩扛手抬

  村民们告诉笔者,迁移古戏台的整个仪式相当隆重。迁移那天早晨,村民们早早在戏台的柱子上贴对联,顶盖饰以代表吉祥的红布和万年青,还挂上灯笼和许多红色大小气球。6条10多米长的大杉木紧紧地横架于戏台梁下,大杉木的两端又用竹杠架着。另有8根长软篙顶着戏台上部的栋梁,用人支撑着,以保证迁移中稳定前行。

  早晨6时7分,在雄壮有力的“嗨哟!嗨哟!”声中,百名青壮年汉子像轿夫抬着新娘一般,用最原始的方法,将古戏台从旧址慢慢迁移到200米外的新家,整个搬迁历时一个多小时。这也是仙篁竹村40年来为了保护这座古戏台的第二次迁移行动,此举在瑞安引来八方乡邻的普遍赞誉。

  为了确保古戏台整体迁移的安全,在迁移前,村民把古戏台各个构件编好号,防止在整体迁移中的个别构件遗失。并在通向新址方向开出一条平整的道路。村委会、老人协会和村民代表一起,就古戏台整体迁移进行充分商议,提出各种安全措施和预案。并专门请来了40多年前曾为仙篁竹古戏台整体迁移出点子的木工老师傅徐世荣进行现场指导。在徐世荣和他儿子的指导下,村民们对古戏台作了整体的临时加固,四周绞着绳索铁索,撑着木条,以确保古戏台在整体迁移中不变形、不倒塌,还分别作了两次试抬。

  古戏台重奏戏曲声

  目前,修缮一新的仙篁竹古戏台还保留着古典戏台的原貌,雕花贴彩,金碧辉煌,风格独特,令人赞赏。戏台正面为大院,村民可露天列座观赏。戏台装饰华丽,三面凌空。上面是复歇山屋顶,使用青灰色的琉璃瓦,檐下雕饰戏文及各种花卉图样。台口正面,东西台柱的顶端上,按原样补饰一款精致的人物骑马木雕。斗拱及木雕皆描金施漆,远看辉煌夺目。戏台顶部正中藻井上的雕饰华丽,四周由曲木拱搭成架,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

  这样,仙篁竹古戏台再一次传出悠扬的戏曲声,这是仙篁竹古戏台修缮后首次上演社戏。笔者在现场看到,当天的古戏台东西台柱上分别贴着由村民撰写的对联:“台成文物存古迹,戏演艺华蔚新风”,以表达村民们保护好古戏台这一难以再生的古迹,延续其文化和历史的喜悦心情。    

  仙篁竹村支书陈希忠告诉笔者,修缮古戏台的钱都是村民自行筹措的。古戏台修缮后,古老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村民们也多了一个活动场所,它将成为演绎瑞安古老文化社戏、鼓词等最好的场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三百年古戏台重焕生机 ■本报通讯员 庄颖昶 文/摄 2008-6-6 48256F32002924A64825745D000E0EA9[A1-杨新元≈B1-杨新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