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颤抖的地球》
· 唐山人,在“废墟”上前行
· 无所不在的高科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颤抖的地球》
——浅谈地震与地震科学
  《颤抖的地球》是国家重点图书“院士科普”系列中的一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编写。

  地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针对地震的具体知识我们往往了解不多。我们特从书中摘录了部分,转载在此。“知震”才不会恐震,只有全面了解地震,正确对待地震,才能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地震的能量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从它形成那一刻起,从来没有停止过转动,地球各断层也在不断地活动,从而地球在构造运动中逐渐演化成目前海沟深不见底、高山擎天的壮观景象。

  颤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分配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通常这是由大地震引起的。地震破坏了地球内部的平衡,虽然不大,却足以使地球在转动的同时颤动一下。每年,地球上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地震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地震可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察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

  地震的能量之大,破坏力之强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灾害所无法比拟的。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百川沸腾,山冢猝崩”的记载成为我国较早的地震记录之一。“但见土砾成丘,尸骸枕藉”,是对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后留下的苍凉景象的生动描绘。1906年厄瓜多尔西海中的8.9级地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其释放的能量为1.4X1025焦,约相当于10万颗普通原子弹或者100颗大氢弹的威力。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10~2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巨大的地震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顷刻之间大量的财富也随之毁灭。1963年南斯拉夫斯科普里发生了一次震级不过6级的地震,但造成的财产损失达5亿多美元。1976年中美洲危地马拉首都发生7.5级地震,据报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竟高达50多亿美元。

  地震发自断层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

  地壳中的断层密如织网。其规模从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断裂带,深度也各有不同的尺度,断裂带是多条断层的聚合带。

  现今仍有活动的断层是活动断层,已停止运动的断层叫休眠断层,或称为“死”断层。

  我国西部地区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南、北周缘和天山地区的活断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56毫米/年、10~14毫米/年和1.5~5毫米/年,均属于强烈活动的A级活断层。

  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周期比东部要短得多。青藏高原南部、天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分别是几十年和100年左右。而东部地区是300~400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二是中国东部向西部的推挤。据地层、古生物、古气候等的研究结果,新第三纪末,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到现今4500米以上的高度是最近200万~300万年以来发生的事。正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第四纪期间的强烈碰撞,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构造、地貌格局,生成了众多强烈活动的断层。据古地磁测量,这种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板块正以5厘米/年的速度向北北东方向运动,使我国西部广大地区遭受强烈的构造变形。

  因此,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和帕米尔高原已成为世界三大地震带之一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一部分,这也正是我国西部成为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集中的地区的根本原因。

  我们所说的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其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公里长。那么,地震带与活断层有什么关系呢?下述现象能帮助回答这个问题。

  (1)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断层带内。全球两个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是板块边界大断层带。

  (2)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如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的8.3级地震沿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450公里的地表破裂;我国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地震、1931年的新疆富蕴8级地震、1932年的甘肃昌马7.6级地震、1970年的云南通海7.7级地震、1973年的四川炉霍7.6级地震、1988年的云南澜沧—耿马7.6及7.2级地震等,都产生了与原断层大体重合的新断层。

  (3)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多次重复的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的地震)。每一条地震断层上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即地震重复周期从几百年至上万年。我国建国以来造成灾难最大的唐山7.8级地震,其发震断层上也发现了古地震。显然,古地震也是沿断层分布的。

  (4)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与发震断层的走向一致,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5)据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得出,震源错动面的形状大部分与地表断层一致。这些自然现象均说明:地震带与活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成带分布的根本原因。

  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震发生的时间对震灾大小,尤其是人员死亡具有显著的影响,夜间地震死亡人数比日间地震死亡人数大得多。由于夜间人多在室内,因房屋倒塌被伤害的可能大得多;而由于天黑行动不便,夜深后人又处于睡眠状态,避震能力比白天弱得多;加之夜间外部抢救能力也比日间差得多,因此夜间地震死亡人数比日间大得多。

  对我国1900年以来Ms≥6.0级地震进行统计,地震发生在夜间(18~6时)的平均每次死亡约为4373人;地震发生在日间(6~18时)平均每次死亡约为639人。每个地震平均死亡人数,夜间与日间之比约为7∶1。据统计,我国发生的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的地震共四次,这四次地震均发生在夜间。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县、赵城发生8级大地震, 史称河东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详细记录的地震。由于洪洞人口稠密,农业和文化发达,因此,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伤亡极其严重。山西、陕西、河南的几十个府州县的史书对此都有记载。受灾严重的有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受灾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利泽渠等大型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据吉县《大帝庙碑》记载:“河东地震,压杀者二十余万人,屋之存者十之三四。”《临汾县志》也记载道:“子时死者二十余万人,祸甚惨毒。”当时地震灾区人口总共40余万,地震的死亡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50%。地震后,元成宗铁穆耳发钞9.6万锭,派遣使者前去救济,减免公差和税务,开放山场河湖,听民采捕,以度灾年。

  地震发生的时间对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有很大的影响,干冷的冬季发震,往往易发生冻灾和火灾;在多雨水、炎热的夏季,则有可能发生水灾和疫病流行等。摘自《颤抖的地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8 《颤抖的地球》 2008-5-30 浙江日报000182008-05-30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