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劳动光荣”就这样形象生动
· 年级越高,越想当精英
· 关注劳动本身的快乐
学习从兴趣出发选择职业
· 职业价值观的未来演变
从“劳动光荣”到“工作幸福”
· 引导孩子的职业价值观
厨师家长上了学校课堂
· 怎样让孩子找到劳动中的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职业价值观的未来演变
从“劳动光荣”到“工作幸福”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职业价值观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笔者想起一个朋友在国外求学的见闻。这位朋友的外国房东,辞去了当地政府的公职,改做“收破烂儿”,每天身着工装,回收处理废品。当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他原因,却被认真地告知:他喜欢这一工作,不仅收入不错,还能同家人在一起。那个镇上还有人辞掉投资银行的工作,而改做厨师者。

  劳动带来快乐是有科学依据的。日前,美国艾默利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劳而获”并不能使人更加满足。对人体大脑快乐中心的研究证明,像彩票获奖者等不劳而获者获得的快乐,事实上要小于那些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人群。

  研究人员首先将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必须玩一种简单的电脑游戏才能获取报酬;另外一组什么都不用做也能获得奖励。然后,科学家测量了大脑中与快乐有联系的部位—一种纹状体的脑部活动。结果发现,劳动的人群脑部活动更加兴奋。

  对此,精神与行为科学专家、助理教授格雷格·伯恩斯解释说:“当你必须要为报酬付出劳动时,大脑显然会更加重视。因此,研究对象在劳动时要比单纯获取更加兴奋。”这也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论断,即劳动使人们获得了许多的快乐。

  现实生活也有印证。不久前,英国举国上下都在咀嚼一个话题,一个25岁的英国小伙子在中六合彩赢了130万英镑18个月之后,重返麦当劳穿上了工作服,继续炸薯条、烤汉堡。

  大多数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用工作。当这个梦想在这个英国小伙子身上实现的时候,他为什么回到了往日平常的工作岗位上?小伙子回答说,回去上班是因为想念在麦当劳的同事和朋友。

  心理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工作能够给人的一天提供“架构”。如果不工作,没有架构的日子会让人觉得“没有动力、不知所措”。而通过工作,人们才能得到必需的社交往来,才能从工作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而对幸福感最大的威胁,就是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技能的闲置会导致人的焦虑和烦躁。

  或许,到了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我们都会体验到这位英国小伙子的需求——工作才是一个人生活充实、人生幸福的汩汩源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职业价值观的未来演变
从“劳动光荣”到“工作幸福”
2008-4-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33001DC056[A1-沈宇翔≈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