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年过七旬的华裔老人
追逐80年前父辈西部教育发展的梦想
· “公益性格”正成为
“80后”的自觉选择
· 一个学计算机的博士生
凭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受褒奖
· 携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资助的效应有了“延续性的示范作用”
· 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社会应该形成一种“捐赠的文化”
· “给予”的快乐:两代人的教育梦想接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益性格”正成为
“80后”的自觉选择

  2007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中,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公益正成为青年的一种时尚。(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曾经,新一代独生子女被作为“道德营养不良者”、“人格成长缺陷者”的典型。特别是“啃老族”、生活能力不足等负面报道,让“80后”的社会形象屡屡受到误解。甚至有人呼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这些人来承担,会造成“发展不良”。

  不难发现,社会认知、惯性观念和媒体报道,都患了以偏概全的通病。人们只看到了个别不良,而没有看到更多有责任、能作为的绝大多数的优秀代表。

  “公益性格”成为更多“80后”的自觉选择,我们可以认为,面对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召唤,尽管他们还有一些性情稚嫩和发展偏差,可他们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值得信任和肯定的,他们已将道德发展、责任养成乃至服务于公共福利的品质才能当做修身养性、人格升华的稳固基石,已将自我理想和宏大的社会发展、国家的宏观策略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积极对接。他们超越误解,用责无旁贷、我奉献我快乐的健康心态和文明姿态,对一些不良行为作出了正面、积极的回应和纠正,对传统美德进行了最好的传承。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年轻人作为未来建设者的发展都值得关注。因为,未来终究属于他们。这也提醒我们,提醒我们的报道,社会人和惯性观念对“80后”等年轻群体,更应该多一些宽容、接纳和谅解,多一些扶持、帮助和救助,而不是动辄用“道德大棒”、“传统大棒”对他们进行盖棺定论式的否定和批评。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公益性格”正成为
“80后”的自觉选择
2008-4-23 48256F32002924A64825743300252B25[B1-朱永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