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年过七旬的华裔老人
追逐80年前父辈西部教育发展的梦想
· “公益性格”正成为
“80后”的自觉选择
· 一个学计算机的博士生
凭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受褒奖
· 携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资助的效应有了“延续性的示范作用”
· 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社会应该形成一种“捐赠的文化”
· “给予”的快乐:两代人的教育梦想接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携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资助的效应有了“延续性的示范作用”

  这两天,周亚夫正在忙着查看新一批的申请资料。他是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的主任,该中心是面向全省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的专业管理机构,有一整套规范的运作思路。

  去年,“胡氏教育基金会”与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签署了教育扶贫资助协议,每年再出资15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资助甘肃省高等教育、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明确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仅限于天水市张家川县、陇南市的宕昌县和甘南州的舟曲县。

  周亚夫和杨易相识,还不到半年。“从西部走出去的孩子,还能时时关注家乡,这一点非常可贵。那时候,我很惊讶,这个孩子已经独自操作很多事情。”

  一切对杨易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他必须学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首先要消除他们的不信任,他要花掉这些钱,但是必须找到最好的途径。

  母亲易竞雄在背后支持他,她当了30多年的教师,深知因贫困而不能求学是多么的无奈。于是,她也成为了整个项目的积极参与者,今年八九月份她要亲自到实地去了解核实助学金的发放情况。“确保资助真正用于西部的教育发展,这也是我给胡女士的承诺。”易竞雄说。

  杨易则学会了如何处理一些基本的财务问题,他还起草了大部分的捐助协议,他承认自己此前毫无经验。什么都是现学的,还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早年胡余锦明给贫困学生提供捐助,经常是一批人连续资助几年,等到他们毕业后,再寻找下一批学生,开展新的一轮资助。杨易觉得这种方法要改一改,因为通常在入学第一年,各项开支最多最集中,之后几年,学生就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其他方面的资助,缓解经济压力。

  于是,他建议奖助学金的发放每年审定一次,每次针对不同的人,“这样会有一个延续性的示范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携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资助的效应有了“延续性的示范作用”
2008-4-23 浙江日报000102008-04-23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