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科学春天里的人才战略
得到资源政策双优势
· 开自主招生先河 为高校招生趟路
· “神童”
是一种误导
· 少年班之路越走越窄? 个性人才遭遇应试教育瓶颈
· 少年班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教育创新实践之路仍将继续
· 高等教育少年班3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神童”
是一种误导

  “做一名早慧儿童是不幸的!”回顾过去的经历,中国科大自动化系教授、少年班第二期学生王永坦陈这会让自己承受太多外界的期望和压力。因为在普通人的逻辑中,总是认为能上少年班的孩子就等于神童,就等于事事优秀。

  少年班的孩子是否真的就比普通人聪明,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呢?

  “说他们是‘神童’,其实是一种误导。”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少年班诞生时,中国正百废待兴,全社会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少年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创造奇迹,导致有些孩子压力太大。

  朱清时表示,正是外界这些不切实际的标签和期待,加上早期少年班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得极个别孩子走了弯路,没有取得人们所预期的成功。朱清时坚决否定了少年班的孩子智商超常的观点,他觉得这些学生并非智商有多高,而是他们的兴趣和安静程度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只是比较早地喜欢安静,把兴趣更多地放在抽象的东西上,而不是滚铁环、打闹、玩儿。”

  “我可以跟你们打赌,如果让这些少年班的学生跟普通高中生一块高考,他们不一定能考进顶尖大学。”83级少年班学生、现任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邵中说,他所认识的少年班校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早早意识到,光靠聪明是远远不够的。给他们贴上“神童”这个词,是在贬低他们的勤奋刻苦。因为在少年班,周围的人个个都有比你强的地方,这会让你明白,小聪明远远比不过大聪明,只有勤奋踏实才能成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神童”
是一种误导
2008-4-21 浙江日报000102008-04-21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