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科学发展与中国铸型
·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 哲理漫画
· 文章为读者而作
· 稳步提高
居民财产性收入
· 实施可持续
农村环境整治
· 理性分析“新国有化”现象
·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新特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稳步提高
居民财产性收入

梁 达
  财产性收入,不仅意味着人们对财富的拥有,更意味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加快,但也应看到,我国目前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大多数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消除不利因素,拓展投资渠道。今后政府要努力消除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为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拓展和拓宽渠道。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政府只有把握好自身职能,最大程度地给予个人财产生长权利,才能在提高公共利益的同时,不断增进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经济发展是保证居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是要让他们拥有财产。但是,财产的拥有还有赖于经济发展,唯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人民群众的财产增加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要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让更多低收入者也拥有财产,进而获取财产性收入。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和制度保障劳动者收入随着GDP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而同步增加,坚决纠正少数企业只涨效益不涨工资,或只涨经营者工资不涨劳动者工资的错误做法。要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积极就业是民富之本,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百姓财富增长才会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增加公共支出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让广大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居民的投资行为,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经济发展当中,让普通百姓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除了劳动报酬以外,还有机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也有助于遏制和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稳步提高
居民财产性收入
梁 达 2008-4-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F500346A27[A5-梁 达≈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