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文明的“磨合”:新居民进城之后
· 公共场所是一个“考场”
文明礼仪不能仅靠规则约束
· 杭州新居民争做
合格市民
· 文明需要内化
还要有大环境支撑
· “进城五年
我学会了自我约束”
· 让新居民成为高素质市民
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新居民争做
合格市民

  在浙江三丰钱江新城28号地块四标段项目部,记者看到,这个项目部为开办民工学校,拿出专门的房间作教室,教室里有电视机、DVD、书柜、整齐簇新的桌椅。

  来自湖北黄梅的35岁的桂柏林也表示,尽管以前也知道不要随地吐痰、过街道不要闯红灯等常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学校里对这些都讲得很明白。谁不想做个有教养的人,谁不想让人尊重?”

  余子华既是教授级高工,还兼任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能源研究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杭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这个服务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到全市的民工学校义务授课。

  余子华说,农村有农村的习惯,城市有城市的规则,这中间的差距轻则带来误解与不满,重则酿成悲剧。但是,城市与外来民工间的距离,并非不可逾越。教育和践行就是缩短和消除这种差距的办法。

  多位民工学校校长对记者说,通过民工学校,民工兄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思想道德水平、技能水平、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郭水奎说,现在,民工基本能做到“把住自己的嘴,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把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做违法的事;把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去不该去的场合”。

  记者了解到,5年来,杭州市累计有900多个建筑工地开办了免费民工学校,外来民工们争做合格市民、在第二故乡创业的意识明显加强,发自内心地关心工程、关心项目部、关心企业甚至关心整个杭州,自觉执行各种规范和管理制度。民工学校,为民工打开了一扇连通城市文明的大门。

  (据《中国经济导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杭州新居民争做
合格市民
2008-4-2 48256F32002924A64825741E00254246[B1-朱永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