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民间藏宝:告诉你一个个百姓故事
· 敦煌艺术京城显魅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美术馆的负责人称,本次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是中国美术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历史性的精神追溯,也是给奥运前的北京观众提供一次从容品赏文化艺术盛宴的机会。
敦煌艺术京城显魅力
■本报驻京记者 陈燮衡 文/摄
  壮观的敦煌复原洞窟、逼真的敦煌彩塑复制品、精美的敦煌壁画临本、珍贵的敦煌彩塑真品、罕见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一件件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怒放“盛世和光”——人类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以有史以来最大的对外展出规模,在京城呈现其艺术盛景。

  中国美术馆变身莫高窟

  巍峨宏伟的牌楼高悬,辉煌庄严的石窟洞开。眼前这座置身于繁华都市中的国家艺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分明是祖国西域无边大漠里的那座人类艺术宝库莫高窟。

  美术馆宣传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不管举办多大规模的展览,中国美术馆的外观从来都没有被改变过。

  然而,为了给本次规模宏大的敦煌艺术大展营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莫高窟的立体形象,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首次破例,对建筑外观进行大规模的艺术化“整容”,将中国美术馆的实体外立面和敦煌莫高窟外景的喷绘外立面做了一次极具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经设计师巧妙构思的中国美术馆,其恢宏的气势,逼真的外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营造一种莫高窟的艺术氛围,创造一种真实的视觉空间,中国美术馆对此次的展览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踏进中国美术馆,记者发现,原来高大宽敞的展览大厅,已置换成立方体的空间——一座座足以给人产生时空倒换之感的敦煌洞窟。尤其是在展厅洞窟内部的设计上,美术馆原来的展厅色彩已被敦煌特有的棕灰色以及象征喜庆吉祥的红色所覆盖,又大又宽的方厅全都铺设了莫高窟的八瓣莲花砖,其他的洞窟中则铺上了敦煌的沙子和石材。

  从内到外摇身一变的中国美术馆,让观众真有一种对敦煌莫高窟身临其境的真实之感。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重要地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4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东传与兴盛,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千年不断,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的总称,现有洞窟812个,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敦煌艺术是在传统汉晋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吸收外来文化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瑰宝。

  中国美术馆的负责人称,本次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是中国美术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历史性的精神追溯,也是给奥运前的北京观众提供一次从容品赏文化艺术盛宴的机会。

  有史以来最大的对外展出

  于1月19日至3月2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是敦煌艺术第一次走进中国美术馆,也是一次最全面的、最具学术脉络的敦煌艺术展。

  记者获知,敦煌艺术的展览在国内外一共举办过60多次,在北京就举办了8次,而这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一次。敦煌方面动用了当地30多辆军车,把这些展品拉到距敦煌180公里外的火车站,装了5个车皮到北京。展出的展品种类之全、件数之多都前所未有。包括10个洞窟、13尊敦煌彩塑复制品、120幅敦煌壁画临本、9尊敦煌彩塑真品、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占用了美术馆一层全部9个展厅,展出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

  在参观中记者发现,许多展品对观众和中国美术馆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客人”。其中,10件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中,有8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如一份北宋年间手书的“酒帐单”就是宋代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的遗物。9尊敦煌石窟彩塑真品中,有一尊是稀有的木雕六臂观音像。展出的120幅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品,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敦煌研究院临品库房。其中的《帝王图》、《张骞出使西域》、《都督夫人礼佛图》、《张议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千手千眼观音》等都是长达数米的完整的壁画临品。

  据敦煌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1954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整窟临摹复制完成,作为我国首次完成的敦煌石窟整窟临摹复制品,于1955年国庆节在北京故宫展出引起轰动。此后的数十年中,敦煌复制洞窟达到了12个,但只有少数复制洞窟曾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日本展出过,像此次10个复制洞窟集中展出,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男女老少为敦煌着迷

  敦煌学专家学者,美术界人士,大学生,中学生,读小学、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通市民,来京旅游的国内游客以及外宾,在中国美术馆门口的售票窗口排长队,在入口处租用中文语音导览讲解器也要排长队,大厅的重点展区更是排队分批参观。敦煌艺术以其无比诱人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观众。

  “我听着中文语音导览讲解器介绍这些壁画,觉得里面的故事太好听了,画这些壁画的人太伟大了。”在美术馆大厅,一位由父亲陪同参观、对敦煌壁画看得如痴如醉的小朋友天真地评价着亲眼所见的敦煌艺术。确实,《飞天》、《张骞出使西域》、《宋国夫人出行图》等敦煌壁画中的故事曾广为流传,不仅画中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中外美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而且故事情节中蕴藏的思想也熏陶着一代代中华子孙。

  提起这些壁画临摹品,在敦煌工作40多年的樊锦诗院长十分激动,她说:“临摹品虽然与文物原件有差别,文物的临摹专家们也见仁见智,但敦煌本次送京展出的临摹品绝不是一般的简单复制,而是凝结了几代文物研究者的心血。”

  展厅中,一位中年女性对展品娓娓动听的介绍,不仅使她十五六岁的女儿和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听得津津有味,周围的其他观众也被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记者一打听,原来这是一个“敦煌迷”,她不仅多次从北京千里迢迢去敦煌参观,而且听到哪有敦煌展她就会往哪儿赶。看得多听得多的她,无论对作品中的故事还是对作品的艺术技巧,其熟悉程度绝不亚于专业的敦煌讲解员。

  在美术馆各大展厅中,要算中间的大圆厅观众最为拥挤。安卧在此的来自莫高窟158窟的涅槃大卧佛,令一个个观众赞叹不已。158窟是莫高窟著名的涅槃窟之一。作为洞窟主体的涅槃佛像,在平面长方形的涅槃窟中,以正面姿势赫然横陈在观者面前,向世人展示佛教文化的博大与神秘。据讲解员介绍,此次展出的是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著名的巨型涅槃卧佛。卧佛身长15.80米,是在敦煌拆卸开之后,用火车拉到北京,到中国美术馆重新组装后才与观众见面的。

  美术馆敦煌艺术展出是不允许观众拍照的,唯有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参观者可以关闭闪光灯拍照。记者看到,有的观众兴致勃勃地在释迦牟尼佛像前留影,有的观众则举起相机或手机,从各个角度拍摄这尊莫高窟大佛。

  据中国美术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展览周期长达两个多月,但馆内观众却是天天摩肩接踵。每逢双休日人数更多,最多的一天达27000人。到本月10日,参观人数已近50万之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敦煌艺术京城显魅力 ■本报驻京记者 陈燮衡 文/摄 2008-3-14 48256F32002924A648257408000C7A4D[A2-陈燮衡≈B1-杨新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