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台州资讯
3  
PDF 版
· 校园里奏响和谐的旋律
· 安全:发展与民生的基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校园里奏响和谐的旋律
——椒江教育创新成就斐然
俞益成 朱雪
  校园里奏响和谐的旋律

  ——椒江教育创新成就斐然

  文/俞益成 朱雪     图/孙宇锋

  推广教育精细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奖惩民主评定、校园民主恳谈日……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椒江教育坚持创新图强,教育创新的主旋律是和谐发展。结合椒江实际,我们开展了多方位的创新实践,探索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教育软实力;评估学校效能,开全国之先河;实施星级教师制、校长职级制、特聘教师制,开发教育人才资源;坚持自主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生态德育,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广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管理理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市首创教育心理咨询站。”椒江区教育局局长朱道鸿一口气列举出他们众多的创新成果。

  的确,2007年,椒江的教育创新有了新的突破。在椒江的校园里,这些创新围绕着教育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奏响了扣人心弦的乐章。

  第    乐章:

  教育精细化奏响管理交响乐

  去年8月,椒江区召开了以“教育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暑期校长读书会,奏响了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序曲。接着,椒江区教育局举办了第二届校长论坛,有18位校长走上讲坛,就“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了演讲,教育精细化管理工作就此在全区学校普遍推开。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区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实施精细化管理,许多教师就精细化管理发表论文,精细化管理成为各校师生关注的热点。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创设“平和、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教练/顾问制的实行,领导随堂听课的经常化,使整个幼儿园的教学更加规范。2007年,该园多名老师在全国和省级教学评比中获得大奖,该园被评为“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椒江通巨幼儿园是有着40年园史的老牌园,在实行精细化管理中,幼儿园更加关注细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精做细。制度细则化、管理人性化、计划具体化、教研精细化,是该园精细化管理的四大特色。尤其在教研精细化上有很多创新。他们开展的“听课超市”、“找优查优”、“每周一技”、“一课多研”活动,结出了不少精品成果。他们通过“磨课”活动磨出的精品课,都作为了幼儿园园本教材的重要内容。

  第二实验小学抓班级精细化管理,构建班级主体文化,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建立班级文化认同感。他们还发挥网络优势,发动家长、学生、教师都参与到博客建设中。目前该校有教师博客、班级博客、学生博客、教研博客、家长博客等。师生对于精细化教学方面的交流就更通畅了。云健小学则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精细管理,实施校本研训民主制度,开展课堂研究个性化活动,使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论文在全国、省级等公开刊物发表的有20多篇。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占全校教师的47.5%。人民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人人成为学校管理者。海门小学通过推行岗位责任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管理的细节力。中山小学则是以“五线”管理制度为载体,对学校工作实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下陈中心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开展“阳光教育”的实践研究,追求管理阳光化、德育阳光化和教学阳光化。

  椒江二中通过开展“师生恳谈”活动、开设“校长直通车”等形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高度民主化。椒江八中立足校本, 实施精细化管理。东山中学突出德育工作管理精细化、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德育活动管理精细化,着力构建学校精细化德育管理体系;突出教学管理机制精细化、教学分析制度精细化、“三清”教学管理模式精细化、培优补差精细化,着力构建学校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洪家二中通过创设自我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以此为特色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实施。下陈中学通过分解精细化管理的单元,把精细化管理的每个细节落实到人。前所中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十字要求”,即备课要“深”、授课要“实”、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评价要“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为使精细化管理在课堂上得到体现。黄礁中学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中,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专注于学习的细致,每个教师都执着于工作的细致,千千万万的细致就会汇流成学校的细致,如此细致的学校必将铸就精致的质量。”这是椒江五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形成的共识。该校以日常行为的细致流程管理为突破口,把精细管理落实在师生日常行为上,落实在学校校务的各条线上。椒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则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突出优化校园文化,着力环境育人。洪家中学以“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来体现精细化管理。三甲中学采用“345”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

  教育精细化管理在椒江区的所有学校轰轰烈烈地展开,可谓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细述。我们相信,这部交响曲肯定还将继续高潮迭起。

  第    乐章:

  农村“完小”崛起,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大合奏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椒江区教育局把2007年确定为“农村完小形象提升年”,加强调研,落实措施,使农村“完小”迅速崛起。

  农村“完小”建设难在哪里?最需要什么?去年4月底,椒江区组织开展了局班子领导到完小和村校蹲点调研活动。6个小组分赴全区最基层的35所完小和村校,历时3个月,对完小和村校进行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开展校网调整工作,加大了完小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力度。2007年,区教育局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和配合下,又顺利撤并了两所完小。使得全区完小的数量减少到了33所,完小校网调整初见成效。

  学校建设,教师为先。区教育局在提升完小教师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在师资培养上优先向农村完小倾斜,加快完小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区教育局在毕业生聘用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尤其是向完小倾斜,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了增加完小的星级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区星级教师评比上向完小教师倾斜,专门开展农村星级教师评比活动。并且在政策待遇上向完小教师倾斜,同一级别的完小星级教师优先享受高套一级的待遇,落实了农村名师奖励政策。区教育局计划在3年内,实现平均每一所完小拥有一名区星级教师的目标,使每一所完小都拥有区级名教师。

  在提升完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上,区教育局实施“下位教研”,面向农村做课改,把教研工作重心垂直下移到村级完小,以中心校为基地,辐射周边完小,形成完小教研网络,促进完小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升。同时完善了城镇与农村教师对口支援和交流制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市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送到完小;开展“迎教进城”活动,定期选派完小教师进城上课,促进理念更新。初步形成了迎教进城和送教下乡长效机制。区教育局还开展了全区性的“中心校与完小科研互动式行动研究”活动,在水陡小学召开完小教科研现场会,交流教科研成果,提升完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完小教育投入力度,是全面提升完小教育形象的基础。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区教育局重点加强对完小操场进行硬化,对完小校舍进行维修,对完小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2007年,全区为加强完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560万元。区教育局还投入113万元购买了79台电脑,81套多媒体设备,3200套图书,加快了完小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完小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区各街道积极配合支持教育工作,加大了对辖区内完小的教育投入。前所街道办事处投入大量资金改造7所完小校园。2007年底,区教育局在前所街道举行了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赠送仪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    乐章:

  心理健康教育谱写和谐曲

  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师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压力。如何全方位减轻、释放压力,使师生和谐、健康、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椒江区在台州市率先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个认识,椒江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还投入20多万元,配备了先进的心理辅导设备,设立了教育心理咨询网站,建立了椒江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站。2007年12月13日,举行了椒江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启动仪式暨现场咨询活动,宣告椒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铺开。

  为了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启动的步伐,椒江区教育局制定了椒江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年度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于去年暑假期间选送10名心理教师到北京培训,并以这10名骨干教师为主力,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全区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开设教育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网站和心理邮箱,开播校园心理咨询电台,特聘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区学校也迅速行动,目前,已有13所学校建好了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

  椒江的教育创新还有很多,比如建立学生奖惩评审制度,中、高考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阳光教育工程等等。这些创新举措,必将进一步推进“构建优质教育基地,打造台州教育中心”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台州资讯 00020 校园里奏响和谐的旋律 俞益成 朱雪 2008-1-9 浙江日报000202008-01-0900018;浙江日报000202008-01-0900024;浙江日报000202008-01-09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