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新教材家长怎么个新辅导
· 在美国“感受”推荐信
· 让孩子多思考少做题
· “浙报网友会”一周网友妙语
· 为什么“代写”年终总结很讨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教材家长怎么个新辅导
■本报记者 陈惠 通讯员 蒋相和
  如今的家长,就是半个老师,除了生活,孩子的学习他们也是“插手”到底。东园小学的家长QQ群,就是人气指数颇旺的论坛。

  实施新教材已经一轮了,但是课文新了,家里的辅导怎么搞,才能不变成是新教材旧学法?许多家长心里没底,成了近期的热门话题。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对话,记者也专门请新教材的编写者进行了权威答疑——

  困惑一:

  一年级的生字为何这么多

  小学一年级的彤彤爸爸第一个提问:“女儿才一年级,可是课文里的生字特别多。以前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小,现在这么多的生字,孩子们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以前我们小时候,一个生字要写上几十遍啊。”

  “识字量大确实是新教材的特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六年的王晓蕾老师针对家长们的担心解释道,“但是,它和旧教材的区别在于,绝大部分的生字只要求学生看得懂,能够读出来就行了,不要求都会写出来。”

  “课堂上,我们老师只要求学生记住极少数的生字,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会增加。”王晓蕾说,以前旧教材中的生字一律要记住,新教材则是让生字反复出现,孩子们见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将它记住。

  “别让孩子盲目地做习题,要善于培养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王晓蕾参加过新教材的培训,她觉得新教材更加注重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性。“比如逛超市时,教孩子识别各种货物的名称。经常地问一问,考一考。”

  “孩子们容易在识别物体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和成就感,当他们分辨出‘青菜’和‘清水’的不同写法时,会相当兴奋。”王晓蕾建议家长们让孩子轻松过“学习关”。

  困惑二:

  人文熏陶与考试怎么兼顾

  “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我发现新的语文教材中人类伦理、情感道德的内容多了。”五年级学生林雨的家长觉得,虽然新教材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但考试这一关还不是要一个词一个字地过啊?

  “这些改变并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老师沈熠介绍,从长远来看,文学熏陶对学生很重要,但作为打基础阶段,“在课堂上,我还是会让学生们掌握各个语文知识点,没有完全遗弃旧教材的教法,毕竟还要面临考试。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我往往将它们放到课余的时间里去。”

  “很多学生对诗歌和表演很有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们集体模仿写课文,然后一人一段进行表演,这样学起语文来会充满乐趣。班里还有每月读书推荐会,每个人都上台推荐自己看的书。遇到好书,就进行全班性的阅读。”沈熠说,这些内容都是旧教材没有的。在她看来,要做到兼顾,还是要革新教育方法。

  困惑三:

  数学课怎么“变味”了

  与传统数学课堂相比,新课程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有的老师把数学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而有的老师把数学课上成了活动实践课等。不少家长都一致认为,现在的数学课怎么“变味了”?

  “以前我们觉得数学只要会计算就行了,但旧教材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心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李乐介绍,“现在的课堂上,更多地用生活中的事件来引导学生。”

  她举例说,“课堂上的游戏不光是活跃气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有多重》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解体重称的用法,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动手称体重。无论是给自己称还是帮其他同学称,在记录每位体重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统计学的初步知识也就慢慢地掌握了。”

  “现在考试的题目也逐渐在变,题型更加生活化了。”针对家长们对孩子应试能力的担心,李乐特意补充说明,“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困惑四:

  课外活动会让孩子变野吗

  “新教材中新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甚至每个星期都有,孩子们的心思都变野了,整天不是在家里搞实验就是到外头玩,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学习?”一位刚转学过来的二年级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新式教法”担心重重。

  听到这位家长的提问,东园小学的校长劳小敏给大家念了一封家长的来信:

  “女儿在三年级时转学到东园小学,吸引我们的是,它是下城区首批使用新教材的学校。

  可是后来我们开始担忧了,因为他们的活动太多了,几乎是每个星期都有。去吴山广场买种子,回来把阳台搞得到处是泥浆。还让我们玩她设计的稀奇古怪的游戏,说什么要参加游戏创意大赛。我们不免担心过多的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功课。

  可有一次的活动让我改变了看法。女儿和住在附近的几个同学挎着相机说是去找错别字,大概小半天他们回来了,个个都很兴奋,有个小女孩说:‘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这些错别字高高挂着,被来杭州旅游的人看到了,还不笑我们杭州人没文化啊?’话虽然显得幼稚,我还是被孩子们的责任感而感动了。仔细想来,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孩子们的识字认字,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讲诚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比我们小时候老师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新教材家长怎么个新辅导 ■本报记者 陈惠 通讯员 蒋相和 2008-1-3 浙江日报000142008-01-03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