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找工作不能忽略的几件事
· 上海市民
“细水长流”捐款成习惯
· 八抬大轿迎新娘
· 单位不签合同
要付双倍工资
· “这段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 八抬大轿迎新娘
· 个人罚金达千元
可要求听证
· “小伙伴,我有话要对你说!”
· 杭州少女铜像
昨日立碑警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喜得贵子捐款 庆祝生日也捐款
上海市民
“细水长流”捐款成习惯

  不久前,从事水产生意的市民张裕恭与怀孕的妻子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宝宝出生前送上每月一次的“例行捐款”800元。两年多来,他已在该市慈善基金会留下了20余条捐款记录。

  记者从慈善基金会了解到,每年定期捐赠几千元、每月捐出几百元的慈善行为,已成为一些市民的生活“习惯”。

  同张先生一样,87岁的赵适政老先生也是市慈善基金会的“常客”。2000年,为纪念自己80岁生日,赵老先生捐出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之后,每年捐一笔退休工资成了他独特的庆祝方式。600元、1000元,再到1400元,赵老先生每年捐款数额随着退休工资同步增长。在赵老先生的带动下,家里的小辈们也成了慈善捐款的积极响应者。

  慈善基金会“慈善热线”负责人刘虹美告诉记者,像这样细水长流的爱心传递,正成为市民新的捐赠模式。今年3岁的小懿炜在慈善基金会已有3次捐赠记录。从事金融工作的宣先生从儿子出生开始,就每年以小懿炜的名义向市慈善基金会捐款。宣先生说:“等孩子长大一些,我会告诉他,虽然他拥有比较好的成长环境,但不应当忘记身边还有需要帮助的人。”

  家住中原地区的周素英老妈妈每三四个月就会往慈善基金会跑一趟。76岁的老人,每次都要换3辆车,300元、500元地将捐款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工作人员觉得她长途奔波太辛苦,她却摆摆手:“我是退休工人,平时省一点下来,只能出一点点力,没什么辛苦的。”

  很多市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已习惯和一些“熟面孔”定期“约会”。他们当中有骑着自行车从浦东赶来的老先生,有看到求助报道马上赶来委托捐赠的普通市民,也有自己并不富裕却定期捐款的退休工人。

  如今,市慈善基金会每天都会接待好心市民30多人次,每月收到来自普通市民的捐款十余万元。随着人们慈善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加入这个行列。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上海市民
“细水长流”捐款成习惯
2007-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A900285405[B1-马瑛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