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定位
· 构建浙江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
· 精耕细作“种文化”
· 哲理漫画
· 国学之魂:中华人文精神
· 思维的弱点
· 我国CPI过快上涨的国际根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国CPI过快上涨的国际根源
李超民
  全球物价上涨源头之一在美国,主要在于美国调整了它的燃料乙醇政策,大幅度减少了世界市场的粮食供给,产生了“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和经济波动。

  美国燃料乙醇政策与世界粮食消费结构和价格体系变化的长期性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寻找替代性能源成为各国政策和投资重点,其中燃料乙醇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燃料乙醇生产减少了美国的石油依赖,改善了环境,并提高了农业收入,减轻了政府的农场补贴负担,这成为当前美国公共政策的重点。特殊的生物特性,使玉米成为燃料乙醇的最佳原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立法禁止汽油添加MBTE(甲基叔丁基醚),造成对乙醇汽油的依赖陡然加大,玉米市场就此升温,特别是2006年以来,美国燃料乙醇产业投资扩张,国会加大了对燃料乙醇生产的补贴以刺激生产。

  美国玉米生产占世界产量的40%以上,可贸易量占世界市场的70%左右。燃料乙醇生产导致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由此带来美国和国际玉米价格飞涨,同期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2007年6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同比上升5.1%、53.2%、72.0%、39.9%。

  美国国内价格变化的国际传导机制

  美国作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也是主要价格制定者,对世界农产品价格影响最大。美国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出口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世界粮食市场。

  “价格效应”来自世界市场玉米总供给减少,导致玉米价格大幅提升。美国燃料乙醇政策无疑是导致玉米出口连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新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出口年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出口减少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他食品。中国作为玉米主要生产国,由于国内需求刚性,不可能有大的增加,未来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将长期处于价格承受者的地位。所以,美国玉米出口减少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世界市场玉米价格维持高位,并对所有相关行业供求产生重大影响。

  “替代效应”来自粮食种植结构变化,玉米种植替代其他作物。美国商业性农业种植制度对于土地和技术投入要求很高,而玉米和大豆的隔年轮作对于恢复地力不可缺少。但在玉米价格上升、玉米对大豆比较收益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美国中西部主要农业地区的种植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减少,造成世界大豆市场供给减少,价格抬升。水稻、棉花、小麦等其他农产品种植面积也受到挤压。我国作为美国大豆最大进口国,大豆价格上涨后,进口成本增加,导致大豆油等基本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由于国内外比较收益变化,世界市场对我国大豆需求同样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全面影响到食品行业发展和民生。

  在WTO贸易体制下,我国粮食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紧密相依,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影响到国内市场。美国粮食种植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通过国际价格体系传导,导致农户种植行为变化,进而影响我国国内粮食市场,并对农业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我国CPI过快上涨的国际根源 李超民 2007-12-3 浙江日报000112007-12-03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