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漂亮昆虫为何被叫作“超级害虫”
· 浙大教授揭开“超级害虫”的奥秘
· “超级害虫”
可以合理防治
· 发现“超级入侵”的两大“武器”
· 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各国媒体广泛关注
· “超级害虫”的奥秘是怎样被揭开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超级害虫”的奥秘是怎样被揭开的
  刘树生的一位邻居曾到他的实验室参观,看到他在摆弄植物和试管,对他开玩笑:“你是个大教授啦,可是你做的事也没什么特别嘛。”刘树生笑着说,你隔壁的裁缝每天用尺子量来量去做衣服,一件衣服只能赚几十元钱,巴黎的时装设计师也一样用尺子量来量去,做出的衣服要几万、几十万元一件。关键是不一样的思想。

  刘树生,首位获得“昆虫学杰出成就奖”荣誉的中国昆虫学家,做出来的真是一件件“巴黎时装”。

  国外有科学家在研究时,也想通过观察烟粉虱的行为找出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但他们采用显微镜观察,把烟粉虱的活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改变了它们的生活习惯,结果没有能揭示B型烟粉虱入侵的奥秘。

  我们在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一间恒温的实验室里看到,生长着烟粉虱的叶子被一个网状的装置固定住,一台台微型摄像机正对着生活在一片片叶子上的烟粉虱拍摄。

  刘树生发明的这套独特的录像系统,既完全尊重了烟粉虱的生活习惯,又把烟粉虱每天24小时的一举一动完全记录下来,详细观察到烟粉虱在植物上的活动、求偶交配行为以及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之间的求偶相互作用。

  在摄像机的小屏幕上,我们看到一只只烟粉虱正在叶子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吃东西、交配。刘树生介绍说,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每一步、每一个做法并不高深,有些小聪明的人可能都会想到。

  但正是这些“小聪明”整合起来创新出了被《科学》杂志看中的大发现。

  在实验室的冰箱里,冷藏着几十个装着烟粉虱样本的试管。科研人员告诉我们,每根试管里都有几百只烟粉虱,都是今年从浙江各地采集来的烟粉虱样品,还没来得及鉴别它们到底是入侵的烟粉虱还是本地种。在1995至2006年的10多年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在中国浙江、澳大利亚昆士兰共40多个地点进行野外系统采样调查,每年在9至11月,要采集上万只烟粉虱,一年要鉴别数千头。

  烟粉虱非常小,即使放大了55倍,记者也看不出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的差别,它们从外表形态上来看一模一样。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用肉眼观察,他们也分辨不出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的区别,就是在显微镜下,他们的外形也是一样。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B型烟粉虱还会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同一母亲产的卵,产在一片光滑的叶子上,“宝宝”长大后身体是光滑的,而产在长毛的叶片上的卵孵化出的B型烟粉虱也会长一身毛。在研究前,他们要用分子标记也就是通过昆虫的DNA来鉴别出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

  在实验室的一角,整整齐齐码放着四五百盒录像带。刘树生告诉我们,为了获得详尽的行为学数据,课题组用10台摄像机共对1060头烟粉虱做了两万多小时的录像观察。把烟粉虱每天的行为录下来只是第一步,还要对每盘录像带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和监视器,详细记录和分析这些昆虫的各种行为。统计出烟粉虱每天的交配次数、繁殖的数量,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叫苦”:每天看昆虫交配,眼睛都看酸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超级害虫”的奥秘是怎样被揭开的 2007-11-9 浙江日报000102007-11-09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