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太热闹了!今天,金华市区银泰广场内,本报举行的“读者日”暨“农民文化‘秀’婺城”活动热闹非凡:台上,来自婺城区竹马乡金店村的农家女们正在欢快地跳着舞蹈;台下,农民们亮出原来只能在晒谷场里亮亮的绝活儿:剪纸摊、刺绣摊、书法摊一个接着一个。
活动现场,近千市民被农民们的舞蹈、书法、剪纸留住了脚步。他们或是驻足观看,或是索性下场与农民朋友切磋。“农民朋友太有才了!你看农民大伯的毛笔字,刚劲有力;跳舞的大妈大嫂,一点都不比我们城里人逊色……”小花园社区居民李苔蒂深有感触地说。
金店村是“种文化”百村赛参赛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发展,金店村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文化村,由他们村组织的农民文化引导团,已先后到15个村进行了演出。
为鼓舞农民“种文化”的热情,同时展示农民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促进城乡文化事业的交流,本报金华分社借助“读者日”活动契机,与婺城区委宣传部一起,把农民朋友们请进城,让他们成为今天的主角。
“太开心了!以前都是城里人给我们‘送戏下乡’,现在我们居然也‘送戏进城’,我现在还觉得跟做梦似的。”44岁的舞蹈队队员沈娅娜说。为了能够把最优秀的农民文化展示在城里人面前,这些农家女们起早摸黑,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进行排练,光新舞曲就排了4支。村里的书法队、剪纸队、锣鼓队、刺绣队也积极备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小时的展示,农民文化也有了许多的城里“粉丝”。瞧,金店村农民余亚玲的剪纸摊前,已经围了一群要福娃的“小粉丝”。他们盯着余亚玲手上的剪刀,只听咔嚓几声,一个可爱的蝴蝶就出现在眼前了。抢到蝴蝶的孩子欢天喜地;没有抢到的,一个劲地央求余亚玲:“姐姐,这个福娃一定要先给我了!”
这边热闹,那厢也精彩。金店村“书法家”金国平与横街口社区的书法家彭超“PK”上了。62岁的老金,是个种花拿锄头的泥腿子;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正式会员。他自学书法15年,在金华已经小有名气。只见老金伸出长满老茧的手铺平宣纸,握起毛笔,刷刷刷几笔,“风华正茂”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彭超说:“一个老农民自习书法15年,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了不得呀!”
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长傅关福说,自今年6月份金店村参与农民“种文化”百村赛以来,村民参与文化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妇女主任何宝宣关了自家承包的小食堂,一心一意地扑到舞蹈队的组织、编排工作当中;与丈夫在外面经商的梅爱华,为了能够按时参加引导团到里梅村的演出,特地从沈阳坐飞机赶回家。如今,婺城区已组建了七支农村文化引导团,农村自办文化事业已经开始萌芽。
“但农民文化事业毕竟刚起步,有许多地方还需要指导,还需要不断的进步。这次与浙江日报共同举办的农民文化‘秀’婺城城乡文化互动活动,又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城乡文化交流大有可为。”婺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桂竹说。
今天上午,经本报与婺城区宣传部的牵线,金店村与城西街道横街口社区还签订了两地城乡文化交流互动的协议书。协议书一签,金店农民迫不及待地就举行了两场“拜师”礼。金店村青年舞蹈队的13名农家女,一上来就给社区舞蹈老师祝美玲鞠了两个躬。喜得祝老师一个劲地说好,并立刻指出了金店村舞蹈队服装上的一个小失误。“你们的木兰马鞭操的披风,布料选上纱更好一点。绒布太重,风吹了也飘不起来,跳起来不好看。”
有着“金华第一剪”之称的王风老人,得知金店农民今天“送戏进城”也特意赶到了现场。刚刚还是“明星”的余亚玲一见到老王,就连忙跑到舞蹈队和锣鼓班里叫出爸妈,一家三口同时给王风行礼,要求学艺。“人家王爷爷剪纸,那才是高手呢!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剪纸,能够跟他学艺,我们简直太高兴了。”余亚玲兴奋地说。
叶桂竹表示,今后对这种既有利于鼓舞农民参与农村文化事业的热情,又能在与社区文化交流中,促进农村文化快速发展和提高的活动,将大力引导。
(本报金华9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