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声、笑语、歌声……
9月22日晚,尽管下雨,本报“读者日”绍兴活动“躲”在一个大桥下进行,但仍来了众多的外来务工者和当地居民,气氛十分热烈。
活动所在地越城区城南街道是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者特别多。中秋节即将来临,这些外来务工者难免生思乡情,念故乡人。为抚慰他们的思念之心,由本报和绍兴市委宣传部主办,本报绍兴分社、越城区委宣传部、城南街道承办的本报“读者日”绍兴活动——“我在绍兴生活很幸福”活动正式亮相,内容包括:让民工免费打个电话,向家人报个平安;让民工免费寄张贺卡,向家人道声祝福;免费给民工拍张照片,让他们邮给故乡的亲人。此外,现场设立舞台,请民工上台高歌一曲,抒壮志,诉离情,还给民工免费体检,提供卫生和生活等方面的咨询。为这次活动出了许多力的城南街道党委和办事处领导说:“尽管我们工作很忙,但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协助浙江日报办这些活动,为民工提供服务,非常值得。”
“叔叔我在绍兴挺好的”
“叔叔,我是云山啊,家里忙不忙?我在绍兴挺好的,我打电话的地方浙江日报正在搞活动,所以锣鼓声大……”来自安徽临泉县的赵云山正在用“读者日”提供的免费电话,与远在家乡的叔叔通话。
赵云山和妻子来绍兴打工已有6年。他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妻子在小区从事卫生工作。今晚夫妻俩带2岁的孩子出来逛,见城南大桥下这么闹猛便过来凑热闹,想不到现场还可打免费亲情电话,高兴得他马上拨通了叔叔家的电话。
记者问他为什么给叔叔打,他说,他家和妻子家的人这几年都陆陆续续来绍兴打工,加起来已有30多人,在家乡只有叔叔一家人了。他从小与叔叔感情很好,平时也挺想跟叔叔聊聊,但怕电话费贵,也没打什么电话,今天有这个机会,所以给叔叔打了。他告诉记者,绍兴不仅居住环境美,人也挺热情的。他工作小区的居民平时对他们很友善,经常会给他们孩子送些小礼物。他叔叔在电话里还托他给儿子在绍兴找份工作呢。
和着眼泪寄祝福
“中秋佳节,祝大哥大嫂开心快乐。”
“明月千里寄相思,祝爸爸妈妈平安幸福。”
在“祝福台”服务处,不少民工纷纷向志愿者索要贺卡,给家乡亲人写上中秋祝福语。不少民工是平生第一次写贺卡、寄祝愿,因此觉得挺“浪漫”的。
“妈妈祝您早日康复。”在活动现场一隅,一名姑娘弓身写着贺卡,一滴清泪悄然滑下,落在贺卡上。
姑娘来自遥远的吉林省大安市,名叫王逸芬。她告诉记者,半年前母亲生了重病,她家很穷,所以母亲只能简单吃点药,一直拖着病体。为减轻家里负担,也为了给妈妈治病,她南下来绍兴打工。在绍兴的日子她过得不错,但时不时惦记着母亲的病情,思母心切时,免不了暗自流泪。今天她在贺卡上写上了藏在心底的真诚祝愿。
来绍兴10多年第一次拍照
“笑一笑,好!”
随着咔的一声,张伟花与儿子、女儿带着笑容,“定格”在数码相机里。
张伟花是江西省波阳县双汇镇人,和丈夫来绍兴闯荡已10多年了,现在生产经营防盗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平时忙于生意,没时间去拍照。
张伟花说,绍兴近年来变化很大,城里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环城河重现清波,花树夹岸,有时候真觉得生活在图画里一样,很想拍张照片寄给家乡亲人去瞧瞧。孩子也曾提出来,想跟城里人一样,去花草丛中拍拍照。今天听说浙江日报“读者日”活动为外来务工者免费拍照,所以带着孩子来了。
今天有50多位外来务工者免费拍了照,他们有的是一个人拍照,有的是拍“全家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掷了话筒百分百清唱
从小在西藏长大的胡玉明,高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且歌且舞,左右摆动,颇有雪域之风,主持人请他再来一曲时,他竟然不要话筒,来个百分百清唱,其音响可干云,完全压倒了现场嘈杂之声,仅仅唱几句,便博得满堂彩。
文艺节目间还安排了有奖猜谜,一些民工子弟成了猜谜急“先锋”。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小孩便说:“羊。”
“头戴将军帽,身穿绿外套,热水洗个澡,换件大红袍。”“是螃蟹。”
孩子们的踊跃表演,给大家增添了颇多佳趣。一位民工说:“今晚太开心了,好些年过中秋节没今天这样开心了,希望浙江日报今后多搞这样的‘读者日’。”
(本报绍兴9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