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人们对哲学的印象,正从那种只在大学传授的高深莫测的抽象学问里走了出来,在民间哲学热的推动下,哲学正变得贴近现实生计。
比如对理性与情感、安乐死、教育产业化、网络犯罪等等话题的争论,就是由普通群众推动的哲学通俗化。这算是哲学吗?有专家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只要稍稍超出具体生活层面而涉及某种普遍的理性规则,就属于哲学之列。
大众哲学受到社会的支持,它的蓬勃发展提升着大众文化层次,也为那些专业的哲学工作者服务社会开辟了新的途径。前不久,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创制了《新农村建设顺口溜儿》,轰动一时。
“人文社会科学怎样服务社会,关键在于形式。”盛晓明教授这么说。8月31日,浙大成长型企业总裁班10、11期联谊会中29名企业家与90名贫困学子在常山举行了结对子仪式。每位企业家每年资助3至4名贫困学子,并将连续4年、提供共计40万元的资助。这个成长型企业总裁班不是什么管理学院办的,而是浙江大学哲学院STS研究中心办的。该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约三分之一的课程是人文类课程,人文类课程也主要由哲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艺术构成。
方先生是杭州某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此前经管之类的学习培训,让他大张旗鼓地按照“先进”的方法改革了公司。照搬的结果是将一个“小公司”变成了“大衙门”,企业反而失去了活力。谈起走过的弯路,方先生颇有感慨, “真正的管理是一种多层面的思维方式。更高的层次要关注思想和文化,而非技巧和条例。层面越高,感性的东西就越多,人文的因素就越多。”
“除了学术,我们还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盛教授说,最为显著的就是规划优化等。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荟萃、知识密集,是党和政府的人才库、智囊团,至今,浙江大学哲学院已完成了诸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