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行业协会不应是“涨价同盟”
· 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
· 标题新闻
· 全球最大客机
维港低飞巡游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民主
· “学生明白交费卡”
引导家长明白交费
· 蓝藻对太湖大闸蟹无影响
· “袖珍菜场”便民服务
· 三胞胎兄弟同日娶新娘
· 温家宝与匈牙利总理会谈
· 81名学生集资赡养恩师
· 贴“身份证”的蔬菜
国庆前后批量上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代课教师蔡光荣回乡后失去收入来源,蔡老师教过的学生筹建蔡光荣夫妇养老基金会,承诺每月为蔡老师发放养老金,直至老师夫妇去世——
81名学生集资赡养恩师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大佛乡代课教师蔡光荣,从1978年开始在当地大佛乡小学代课,一代就是24个春秋。2000年57岁的蔡光荣回乡,失去了收入来源。

  令人感动的是,蔡光荣教过的学生筹建蔡光荣夫妇养老基金会,承诺每月为蔡老师发放养老金300元,一直到蔡老师夫妇去世。

  为山里娃上大学自豪

  8月29日,记者一行从广安出发,驱车100多里到达岳池县大佛乡镇。在一个农家山庄,蔡光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自然、轻松地向记者讲起了他的代课经历。

  蔡光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1978年下半年,因师资短缺,在家务农的蔡光荣受聘于大佛学校,代初三三个班的物理、化学课,从此开始了他的代课生涯。一周24节课,虽然劳累,但能拿着书本给学生释疑解难,他感到快乐。后因诸多因素,蔡光荣先后到齐福小学、天台小学代课,上过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卫生、政治,乃至地理、音乐、体育等课,无论上哪一科,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24年里,家里有体弱多病的妻子和身患残疾的儿子,学校有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学生,他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辛苦的付出有丰厚的回报:他所教学科的成绩总名列片区前茅;所教的学生先后有近300名考上大学、中专、中师。

  蔡光荣说:“代课教师的待遇低,我的工资从56.5元涨到75元,最后也只有95元一个月。但看到我们穷山沟的娃娃考上大学,有了出息,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把一切献给学生

  学生伍红英清楚地记得,她中考落榜在家,非常痛苦。蔡光荣老师穿着一件汗衫、打着一双沾满黄泥的赤脚、裤腿挽得老高,满头大汗地赶到她家,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是我物理这科你没有考好,是我的错!别灰心,来年我们再考,相信老师!”

  现在已是罗渡镇领导的伍红英说起这段经历,回忆起那个情景,十分激动。

  曾是蔡老师的学生,现在罗渡小学任教的刘红英说:“蔡老师经常是满头大汗地赶到教室,肩上不是印着鲜红的扁担印,就是被背篼勒红的绳索印,可他一站上讲台,就忘记了田间劳作带给他的累和苦,一丝不苟地给我们讲课。”

  蔡光荣的老伴说:“那时他一回到家就直奔地里,挑粪、挖土。很多时候吃饭都是我煮好送到地里。他为了赶时间,总是匆忙地吃两口,撂下锄头,又往学校赶。”在她替蔡光荣保存的教学日记中,有这样的话语:“认真教书,让学生成才,那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我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本份。”

  曾在蔡光荣任教学校当过校长的唐万瑞说:“我可以负责地说,蔡老师在代课的24年里,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讲台和学生。”

  学生集资赡养恩师

  2000年,按照有关政策,蔡光荣不得不告别他心爱的学生,离开讲台。此时的蔡光荣双鬓早已被岁月染白,额头早已被岁月犁皱。回家后,年老体弱的他扛上锄头、挑起箩筐,为生活操劳,日子过得平静而清苦。

  2003年,部分学生知道了蔡光荣老师的困难处境,在岳池县委工作的徐君主动与学友联系,商讨后,向蔡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倡议:“在学习上,老师曾悉心指导帮助我们释疑解惑;在生活中,老师曾贴心呵护让我们茁壮成长;当我们为自己的学业有成而欢呼雀跃时,当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欣喜时,我们是否应该为我们的恩师做点什么?”

  2003年蔡光荣60岁生日那天,来自成都、重庆、绵阳、广安等地的81名学生聚在他家,为他祝寿,并成立了蔡光荣夫妇养老基金会。他们庄重地在倡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每年每人至少捐100元,由发起人徐君管理,每月给蔡老师夫妇300元生活费,直至二老终身。承诺的学生中,有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下岗工人。100元、200元、500元——每1元都凝聚着学生对老师的深情。

  也有不是蔡光荣学生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在岳池县检察院工作的段树森说:“我在2003年听说这件事后,很受感动,我虽然不是蔡老师的学生,但我还是决定加入他们的爱心活动,并一直坚持下去。表达对曾经在教育战线上战斗过、为教育事业做出过无私奉献的老师的崇敬之情!我希望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师!”

  对于学生自发集资赡养自己的行为,蔡老师非常感动,他说:“我应该是全国代课老师中最幸福的一个。虽然当了20多年的代课老师,可我拥有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这么好的学生!”

  新华社记者 苑坚

  (新华社成都9月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81名学生集资赡养恩师 2007-9-4 48256F32002924A64825734B00499120[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