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丽水资讯
3  4  
PDF 版
· 市中心医院“高血压的研究”荣获一等奖
· “换心人”的不了情
· 连续“两升两降”说明了什么?
· 优质服务解难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连续“两升两降”说明了什么?
丽水市中心医院医疗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7月1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大盘点”结果,其中有两组数据引人注目:今年1至6月,出院病人是969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30人,门诊病人数是286071人次,比去年增加44511人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位出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天,平均费用下降了1047元。

  在采访中,笔者还发现丽水市中心医院在去年也同样出现了“两升两降”现象。在去年,丽水市中心医院的出院病人增加了2343人,门诊病人增加了59048人次;而每位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1.12天,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了899.73元。

  丽水市中心医院连续出现的“两升两降”现象,在社会普遍关注“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话题的背景下,让人欣喜,令人关注。

  9695人×1047元=10150665元。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但其背后的意义却非同寻常——这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短短的这半年时间里,因病住院的人整整少掏了10150665元,这个数字对于丽水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市来说绝非一个小数目。

  有关人士指出,“两升两降”现象说明,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理“看病贵”顽疾已取得初步成效。

  丽水市中心医院有关领导介绍说,这不仅是近年来医院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管理、严格控制病人住院日等综合措施的成果,更是全院职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集中体现。

  丽水市中心医院连续的“两升两降”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更加值得关注。从大处来说,这充分体现了丽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看病的人多了,花的钱却少了。这当然离不开丽水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能让更多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

  丽水市地处山区,全市250万人口中有近九成为农业户口。为了能让广大农民看得起病,住得起院,自2004年以来,该市开始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今年6月,在该市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197.76万人中,参合人数达175.47万人,参合率为86.9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使广大农民在遇到大病时,也能像城镇职工那样可以报销医药费,这无疑使丽水市的“因病而穷,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也使许多农民改变了过去“小病熬,大病拖”的现象。这也是医院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从小处而言,丽水市中心医院连续的“两升两降”现象,还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接收渠道增多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农民的腰包鼓起了,对于优质医疗的追求,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庆元、龙泉、遂昌等地的许多农村病人,也纷纷舍近求远,特意赶到市区,享受全国最高等级——三级甲等医院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

  当前,各类医院不断增多,这为人们就医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丽水市中心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还能连续出现“两升两降”的喜人业绩,这无疑是其在竞争中已经处于上风的最好佐证,当然也是全市最高等级医院的品牌优势的充分体现。

  在竞争中,丽水市中心医院凭着其精湛的医疗技术、贴心而周到的服务、安全的医疗保障,吸引了无数病人前来就诊。而诸如特检科提前上班,中午连班;CT室和磁共振室“停人不停机”的轮班制;化验检查报告单互认制度;对所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实行优惠6%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无疑都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杀手锏”。

  □ 通讯员 周大彬 卢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丽水资讯 00013 连续“两升两降”说明了什么? 2007-8-29 浙江日报000132007-08-29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