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丽水资讯
3  4  
PDF 版
· 市中心医院“高血压的研究”荣获一等奖
· “换心人”的不了情
· 连续“两升两降”说明了什么?
· 优质服务解难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换心人”的不了情
——寻访六年前全市首例心脏移植者蒋晓钢
  “换心人”的不了情

  ——寻访六年前全市首例心脏移植者蒋晓钢

  在6年前的8月2日,丽水市中心医院将一位脑死亡者的心脏,植入缙云县东方镇横塘岸村蒋晓钢体内,这是丽水市首次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转眼间,6年过去了,这位“换心人”是否健在?植入的心脏在他体内是否还正常运行?在手术后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试图寻访这位“换心人”。

  “你们要找‘换心人’——晓钢,他可是医院的大明星,大家都认识。现在,他还是我们的同事,在保卫科,我带你们去。”丽水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的一位导医热情地给我们引路。

  见到身穿保安制服的蒋晓钢时,他正与两位同事在保卫室内值班。要不是事前经人介绍,我们真的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健壮的小伙子,就是我们要寻访的“换心人”。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里,我们丝毫看不出与常人有什么区别。

  “别人的这颗心脏,在我体内已经工作了2100多个日夜,我和‘她’现在相处得很融洽。前几天,医生刚刚检查过,一切正常。”蒋晓钢用手指了指胸部笑着说:“也正是因为这颗心脏,才使我们一家人与丽水市中心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真的难以置信,在6年前,眼前这位行如常人的蒋晓钢,曾N次被多家医院宣判过“死刑”。

  6年前,刚刚迈过成年人门槛的蒋晓钢,因连续的咳嗽与呕吐,被送进当地一家医院治疗,随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医院接二连三地发出紧急病危通知书。

  几经辗转,蒋晓钢于2000年夏季的一天住进了丽水市中心医院。专家组会诊后,确定蒋晓钢得了“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

  “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可以挽救晓钢的性命,这可是个好消息。当得知至少需要30万元的医药费,债台高筑的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母亲卢淑爱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那段日子,对我们一家人来说,真是度日如年。为了给晓钢看病,我们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凡是能借到钱的亲朋好友都借过了。为了能省钱,他爸爸外出打工,我在医院陪护,连饭都舍不得吃,一日三餐的费用都控制在1元以内。”

  蒋晓钢很幸运。丽水市中心医院领导得知蒋晓钢的家庭状况后,决定为这个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小伙子实施免费心脏移植手术。

  2001年8月2日,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血液科、麻醉科等20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成功地施行了全市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在手术3个月以后,蒋晓钢怀揣着别人的心脏,康复出院回家。然而,他与丽水市中心医院的情结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

  在出院后不久,医院领导为了能让蒋晓钢随时到医院接受术后检查,在医院的宿舍楼里专门给他安排了一间房子,免费给他和家人居住。与此同时,每个月医院还为他提供2000多元的排异药品,时至今日从未间断。后来,又给母子俩在医院里安排了工作,一个当保卫,一个看管自行车,使他们的生活费有了着落。

  “我是中心医院的儿子。”蒋晓钢如是说。

  “我儿子的第二次生命是丽水市中心医院给的,所有医护人员是晓钢的第二亲生父母。即使我们这辈子做牛做马,也还不清医院的恩情。现在我们只想尽自己所能,为医院出份力。”卢淑爱经常对人们这样说。

  医院里的上千名医护人员也将母子俩当成自家人。

  □ 通讯员 周大彬 周悦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丽水资讯 00013 “换心人”的不了情 2007-8-29 浙江日报000132007-08-2900005;浙江日报000132007-08-29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