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07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结束为期10天的公示。赛艇界惟一打入该名单的,正是来自浙江富阳农家的无敌牌。
这离熊樟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他一直在做的努力是,拓宽“品牌路径”,通过自己的“独门绝技”来增加品牌竞争力,走出盘旋在体育产业的“低价取胜”格局。
赛艇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体育竞技用品,是船舶当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做工最细、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国内厂家只能生产木制低档赛艇,比赛器材则主要依靠进口的复合材料玻璃钢艇。
直到现在,由于较强的专业性,赛艇产业仍然是一块“体积趋于固定的蛋糕”。富阳虽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赛艇制造基地”,国内赛艇制造企业的90%汇聚于此,但因为市场空间不大,靠低档次、大批量生产,显然不是产业发展的方向。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熊樟友,正是在与国际体育专家的交往中悟透这样的道理。
1994年,“无敌”赛艇在美国的展销会上亮相。很快,国际赛艇竞赛委员会主席道尔接到德国企业的投诉,声称“无敌”仿冒他们的造型。
面对国际体育官员的质询,熊樟友只得说了实话:“拷贝容易引起国际纠纷,而且始终落后于人,这道理我们懂。但是我们不懂设计,也不会研究线型,该如何改进呢?”
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赛艇运动,最早可溯源到中世纪的简易划船比赛。在欧洲已有百年造艇史的情况下,而赛艇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国内也只有不到10家的制造厂。
经道尔介绍,当时的国际赛艇联合会器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来到“飞鹰”的展位前。这位一直希望“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造出世界上最轻、最快、造价合理的赛艇”的德国造艇专家,给富阳农民企业留下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人记住,必须做世界一流的品牌。规模、产量固然重要,但是技术第一最重要。”
依照专家建议,“三年内不往国外销售产品,以免砸了牌子”。艰难的品牌缔造期带来丰硕成果:2004年,美国商人霍华德慕名来到富阳,如今,他不仅是“无敌”赛艇在大洋彼岸的代理商,而且将一批体育界人士介绍到“飞鹰”。
目前,赛艇的全球年销售额大约在2亿美金左右,但是与之相关的产业却构成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以“飞鹰”正在与南非筹划合作的游艇为例,全球年销售额达到250亿美金。
为澳大利亚生产冲浪板,为美国生产比赛休闲两用小帆船……一系列合作项目,无不是受到“无敌”品牌的吸引而来。在“飞鹰”工作的富阳农民,这才发现他们手中的榔头、胶水、面板,就这样与国际产业链发生了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