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新方案有待进一步具体化
· 养老,农民工的一块心病
· 农民工养老保险呼之欲出
·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
的三点期待
· “卡随人动,钱随人走”的养老保险
· 一亿农民工有望实现“老有所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养老,农民工的一块心病
  42岁的张大胜从家乡出来打工近20年,辗转了4个城市,曾经乌黑的头发也已白发渐显。

  “我刚出来打工时,凭着力气在工地上干活,现在岁数大了,干重活真的有些吃不消了。”刚刚换了工作的张大胜对记者说,“我现在省吃俭用想多攒点钱,以后老了也能好过些,少给儿子添麻烦,养老问题是我的一块心病。”

  据调查,我国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1.4亿人。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中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将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5年的7.7%上升至2030年的16.2%。老龄化社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农民工,年龄逐渐变大,他们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亟待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但是,按照现行的社保政策规定,农民工在不同的社会保险统筹地区流动时,只有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被转移,而额度最大的社会统筹基金部分并不随同转移。

  刚从西安到北京来工作的农民工小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向有关部门咨询如何将西安的社保金转移到北京的账户时,小杨被告知,目前还无法转移。为此,小杨感到“损失惨重”,他说,以前已经缴了5年的社保金岂不是白缴了。

  “目前推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尖锐矛盾,农民工调换工作岗位后没有办法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即使个别的能转移,也是费时费钱费精力,农民工很难真正得到老有所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

  社保研究专业人士认为,因为社保金的转移意味着养老金支付的责任和负担转嫁,转入地的社保部门普遍不愿接纳流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当前,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县级统筹+省级调剂金”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还并未实行全国统筹。一些省份甚至规定,参保农民工需要在一个地方累计缴纳养老保险个人费用15年以上,才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

  正因为此,目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些省份的农民工参保率低得可怜,还不到15%。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何文江说,中国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务工人员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即使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由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量“退保”现象的发生,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保的“提款机”,损害了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

  何文江警告说,农民工“退保”现象在泛珠三角区域尤为突出,不仅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育,而且对泛珠区域劳务合作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有专家指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如果是空白,那么,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养老,农民工的一块心病 2007-7-27 浙江日报000102007-07-27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