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北京为河流“松绑”
· 我们要好好反思
学会跟洪水做朋友
· 河道成抽水马桶,糊得三面光
· 把大自然的河,搬到城里来
· 生态治河,就是让河道充满生命
· 一夜之间,蓝藻全面爆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要好好反思
学会跟洪水做朋友

  “要我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泥护岸,都应该拆掉!”讲话一向观点鲜明的俞孔坚这样说,他现在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在北京受挫后,南方的一座小城市,却接受了他的“极端、超前”的理念。“当人们正往河道里灌水泥时,我们去把它扒开了。”

  那是2002年年初,在浙江台州的黄岩,作为景观设计师,俞孔坚被请去设计一个占地21公顷的公园——永宁公园,公园将坐落在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岸边。到了场地一看,这里也在做裁弯取直、水泥护堤工程。水泥河道,已经吞掉了场地三分之一的滨江岸线。

  “本来,人家只是请我们做岸上的公园,美化一下环境,河里的事,不用我们管。但是,我们坚决要求他们停下来,把已经糊上的水泥拆掉。”俞孔坚和他的设计团队,向当地领导介绍了生态防洪和生物护岸的办法,列出河道渠化的害处,而且指出裁弯取直和水泥护堤,工程花费昂贵。

  地方官员接受了他们的理念,停下了正在进行的河道渠化工程,还真的把刚刚糊上的水泥堤岸又扒掉了。

  俞孔坚也承认,这么做,当地官员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但是最终,人们接受了我们的理念,不但省了钱,而且留下一条真正自然、有生命的河。”

  永宁公园设计理念是:“与洪水为友”,公园的最终定位是:“漂浮的花园。”他们模拟出当地暴雨过程,分析了5年、20年、5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为洪水预留空间,公园漂浮在有防洪滞洪功能、又有乡土生物栖息保护功能的湿地之上。雨季来时,湿地可能会被洪水淹没;旱季时,滞留在湿地里的水,将缓缓释放,缓解旱情,常年为人们所享用。

  永宁公园大量种植乡土物种,绿地面积达到75%。在不同的水位线,所种的植物也不同。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的河漫滩地,种上芦苇、菖蒲、千屈菜等水生和湿生植物;在一年一遇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只种当地的九节芒,它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

  “因为它们都是当地物种,所以长得特别好。一年多的时间,公园内就已经是一片野草茂密,生机勃勃的景色了。”2004年夏天,“云娜”台风来袭台州,坐落在湿地之上的永宁公园,发挥了本身的滞洪功能。台风过后,公园也很快得以复原。

  “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可是看看我们的南方,一下大雨,就要抗洪,水来了马上将它排掉,人们忙着排洪泄洪,严防死堵。面对中国大地上的水资源和环境危机,我们再也不能把洪水视为猛兽,把‘吉水’当‘煞水’,而是要学会跟洪水做朋友,把水留下来。”

  俞孔坚尖锐地指出:河流,如同土地的血脉。可连长江、黄河,也快成了水泥制的“长渠”、“黄渠”了。没有系统的、缺乏土地生命伦理的、单一目标的“小决策”,是当今中国国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你看看北京,谁都知道很缺水,可是下一场大雨,路上的水没膝盖,汽车也被淹掉。而我们这边的圆明园,却又为缺水造景发愁。”

  我们要好好反思对待洪水的态度,给洪水一定的生存空间,通过滞洪区、湿地,让它留下来,补充地下水。洪水来了,不但可以顺利通过,还要让它滋润土地,孕育万物。

  作为北京管水的部门,北京水务局已经承诺:明年奥运会之前,北京要实现水清、岸绿、流畅,要“三环碧水绕京城”。

  但愿,还会有更多的“水泥河”,快快地被松绑。

  让生命复活。让河流再生。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我们要好好反思
学会跟洪水做朋友
2007-7-12 浙江日报000102007-07-12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