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关心湖泊,从身边的小河沟做起
· 需要真正认识湖泊
· 在美国
临近河沟的房子贵
· 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小河沟给人们带来快乐
· 在瑞士
清洁日活动给大家上了一课
· 在亚洲,保护小河沟的行动多了起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需要真正认识湖泊
  太湖蓝藻事件后,湖泊的命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高原湖泊研究中心主任李跃青说,“人们把治理湖泊想象得太简单,就像一滴墨水,你把它滴入水杯,没有什么成本,但是你要把这滴墨水从水杯中取出来,就要花费很大精力。”

  李跃青的治湖史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其工作就在二十年中试图将水回复到它的原状。他的学术关键词是高原湖,具体而言是滇池。

  在专家眼中,滇池和太湖存在密切关联,两者中的水是等待治理的“问题水”。滇池在十年前的蓝藻暴发一度让世人扼腕叹息。

  在滇池海埂公园,人们坐在湖畔,呼吸腥臭的海风,尽量无视湖中绿波的存在。

  李跃青认为,和太湖不同,滇池有着不同的生成原理,作为一种高原湖泊,它的形成是因为地壳运动的断陷形成,与太湖的河流冲击形成的原理不同,但两者同样因人类不当活动而污染,丧失了自净能力。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给出的主题关键词是“减排”,这方面滇池已经作出努力。云南通过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施污水达标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推进清洁生产等措施,并且在滇池草海实施污染底泥疏浚工程。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出“那滴墨水”,李跃青认为,相比较排入的污染物,这些清除不能恢复水体的健康。“你甚至不需要去村庄,只要去看看那些城中村,你就知道滇池排污的压力有多大,顺着入湖河道走,你可以随处看到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中。”

  在专家看来,中国的湖泊有相似的命运:中国污染水体的随意性和治理中对困难估计的严重不足,造就了湖泊的厄运。但救治湖泊的方式仍是减排,控制污染物,尽管效果不明显。

  谈到这些努力,李跃青说,“我们需要真正认识湖泊,做好基础研究,如果你连湖泊本身都认识不清楚,不知道它的前世,谈什么恢复?”

  李跃青提到,在对高原湖以及众多湖泊治理的时候,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的规划,不是五年而是五十年。

  在专家看来,一个世界环境日不足以改变湖泊的历史和命运,关键是治理的人和生活于湖泊周围的人,他们的智慧、远见和理性决定了湖泊的清澈程度。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需要真正认识湖泊 2007-6-7 48256F32002924A6482572F100298F7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