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公众希望博物馆:展品更精些、门票再低些、服务更多一些人性化。
“束之高阁”非上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博物馆不缺藏品。国家级博物馆就不说了,即便是省、市一级的博物馆,家底也很丰富。比如,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到11.2万件,其中清宫散佚书画、古代缂丝、汉魏碑志、辽帝陵哀册、历代货币等珍稀文物,均是重要文物。
辽宁省博物馆马宝杰馆长告诉记者,仅是齐白石的书画作品,辽博就馆藏400多件,而且题材内容丰富、时代分布均衡;指画鼻祖、清代大师高其佩的指画作品,辽博也有可观收藏。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大型皇家宫殿之一,除了300多年的古建筑外,清皇室的御用武备、字画珍玩、生活用品中,也有不少是馆藏一级文物。比如,列为“十大镇院之宝”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御用宝剑、清太宗皇太极御用鹿角椅、清代宫廷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的绘画精品《设色竹荫西狑图》等。
但我国一些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十年八年不变模样。“靓女”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国宝”常年压在“箱底”。何以如此?理由是文物保护第一,展览对文物有害。
著名文博专家罗哲文认为,对于国宝级的文物给予慎重对待是应该的,但博物馆的藏品应当有计划地经常加以轮换展出,这样才有利于吸引观众,发挥文物的作用。“藏之名山,束之高阁”不是上策。
到博物馆看真正的“国宝”,是参观者的最大心愿。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回辽宁“省亲”展出时,观众要排队几个小时才能一睹真容。
从“象牙之塔”走下来,
与参观者交流
截至2006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现有博物馆数量为1593个。据中国博物馆学会披露,目前,包括各类企业、民营在内的博物馆数量约3000个。但博物馆的客流量并不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境外游客和有组织参观的中小学生外,国内每个博物馆平均一天接待的成年观众不足百人。
博物馆不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沿袭陈旧的传统办馆思维模式,强调学术性和权威性,忽略大众化。
好在这种状况正在得到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改变以往“板着面孔”的模样,而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与沟通。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示陈列中,高科技手段得到了大量应用,尤其是触摸屏、录像片等电子媒介的引入,使得展览不再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静态呈现。
在上海博物馆,孩子们可以亲手修复唐三彩、铸造古钱币、制作铜镜,还可以学写甲骨文,用传统方法拓印字帖。
前不久,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点燃下一根火柴——安徒生童话世界名家插画展”,不但介绍了13位插画大师创作的100幅插图,还举办了“我为安徒生童话配插图”儿童绘画大赛,以及“我讲安徒生童话”趣味比赛。展馆内还定时播放相关童话的动画片,这些都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据新华社沈阳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