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11.1%:经济高增长的背后
· 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
增幅创十年最高
· 上海牌小轿车
将重新问世
· 县城豪楼广厦林立
乡村学童危房苦度
· 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枪支警械管理
· 世胄文明於焉开
· 小鸟不知提速快
时时飞来撞列车
· 用高考选拔人才符合我国国情
· 全国开发区面积
已压缩到1万平方公里内
· 会议室岂能设在钢水包附近?
· 清河特钢事故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钢厂最严重恶性事件
· 将自己财富用于慈善事业是最好选择
·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1.1%:经济高增长的背后
  11.1%,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显示,中国经济延续了过去四年两位数加速增长势头,经济增长在高位上继续加快。

  消费出口拉起“加速度”

  创最长繁荣期

  一季度经济出现多年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解释说,这是因为在投资增速回落的同时,消费和出口较快增长,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的下拉,而且还多出了一部分需求,拉动速度加快。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达14.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顺差达464亿元,同比接近翻番。

  “投资增幅下来了,消费增幅上去了,经济的协调性比过去有所改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评论说。

  事实上,中国经济正在延续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长繁荣期。“以往经济繁荣期的持续时间最长只有3年,本轮繁荣到去年已经5年,目前仍在延续繁荣的惯性和趋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

  “财富效应显著。”陈东琪指出,此轮经济增长中,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百姓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繁荣而真实提高。

  通胀压力渐显

  风险日益积累

  持续数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局面,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微妙变化。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突破3%警戒线,达到3.3%,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形势的发布会上,记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就此发问。

  “当前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李晓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后还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因为粮食生产易受气候影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带动水、天然气等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有向国内传导的压力。

  蔡志洲分析说,去年底粮油价格上涨,目前势头基本稳住,但现在的价格与去年同期低位徘徊的价格比较,涨幅就显得比较高,这有翘尾因素,一季度2.7%的涨幅仍在可控范围内。

  蔡志洲同时指出,过去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很大一部分被生产者消化掉了;现在消费需求加快,百姓工资收入增加,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起来了。如果这两种通膨压力结合,会对物价形势产生很大影响,对此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

  “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以超常速度创造了国民财富,也积累了日益增大的系统性风险。”陈东琪认为,国民经济已进入“敏感区域”。

  从国际收支平衡来看,经济增长的内外天平进一步向外需倾斜;在流动性方面,问题仍在发展,狭义货币M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1个百分点;从经济结构看,工业、重化工业比重仍在攀升,经济结构越来越“重”;从节能减排看,电解铝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甚至达到50%以上,形势更加严峻。

  宏观调控政策

  稳中微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运行如同开车,车速高了可以更快抵达目的地,可一旦过快,又很容易翻车。如今,中国经济快车几乎逼近限速标准前行,如何把握好方向盘、如何点油门和刹车,确实要慎之又慎。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增强稳健意识,加速和减速都应当平稳,保持增长的持续性。”陈东琪认为,今明两年,宏观调控应当更加重视稳定,政策取向不要有大的变化,具体措施安排也要更加讲究策略和技巧,既要控制扩张趋势,又要防止刹车过猛。

  李晓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调控措施,而是微量、小步、频调,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在经济处于由偏快可能转向过热的过程中,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将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

  新华社记者 刘铮 王宇

  (据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11.1%:经济高增长的背后 2007-4-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C2004DCFA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