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日子,宁波市创办的“四点钟学校”,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
所谓“四点钟学校”,是宁波市根据下午4时学校放学后许多双职工子弟有2小时在社会上游荡,有时双休日、节假日也无人照管的现状,利用社区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放学后空余教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创立“四点钟学校”,把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资源结合起来,合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一个创新之举。
“四点钟学校”的创办,给人们的启示颇多。
有的放矢,是做好任何事情的立足之点。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关键是针对孩子们需要关心的问题入手。宁波市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小学生放学无人看管,容易出现有害于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于是积极探索创办“四点钟学校”的路子。这就是有的放矢。这种“的”与“矢”,还应该体现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长征精神,孩子们需要受到怎样的教育?为此,中国教育台举办了“网上重走长征路”的教育活动,采取闯关形式进行,从瑞金开始,“红小鬼”要闯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12个关口,才能取得胜利。每周启动一关,每关设置20道与长征有关的问答题,同时还征集与长征相关内容的故事、图片、歌谣。据统计,这项活动的网页浏览量近1000万人次,参与活动并闯关成功的孩子达5000人。
创新载体,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的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有具体、形象的活动载体,有吸引他们参与的活动项目。在“四点钟学校”里,就有各种展览、讲座,有经典故事会,有学习工艺制作,有大手牵小手游戏等等,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和新知。
同心协力,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四点钟学校”的诞生,是全社会的共同创作,也是关心下一代的热心人的无私奉献。办学,最重要是师资。为解决教育力量,宁波市动员了3000多位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参与其中。有了他们,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丰富,活动多彩,效果明显。“四点钟学校”的各种展览、讲座,由他们当主角;各种工艺制作,由他们来传授;各种游戏、娱乐,由他们来牵头。这样做,孩子“玩得快乐”,家长“内心感激”,而“五老”自己也感到是“祖孙同乐,家长安心,孩子高兴,我也开心”。
孩子是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民间有个风俗:谁家生了孩子,当姑姑的要为将生的孩子缝一件百衲衣,衣面是向一家一家讨来的花布头拼缝而成的。有了百家的呵护,孩子会结结实实长大。让我们大家都来当热心、细心、用心的“姑姑”,为孩子们缝出一件件百衲衣,使我们的后来人结结实实、健健康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