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16日电(记者 姚玉洁 苏海萍) 春天本应是“长江三鲜”最肥美的季节,但眼下野生河豚、鲥鱼已几乎绝迹,长江刀鱼即使身价高达数千元一斤,也是有价无市。专家指出,这些珍稀鱼种锐减乃至绝迹的一大祸因,就是围垦、建坝、筑堤等带来的江湖阻隔。
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密布,均与长江自然连通,形成了自然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但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围垦、修堤和建坝等人类活动与江湖关系自然演变过程相叠加,导致长江中下游绝大部分湖泊失去了与长江的水力联系,目前仅有3个通江湖泊,其中大型通江湖泊仅有洞庭湖和鄱阳湖2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研究员认为,江湖阻隔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稳定湖泊水位、减轻防洪压力、控制血吸虫疾病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湖阻隔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湖泊淤积加重、面积萎缩,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岩原鲤、长身鳅等10多种鱼类已列入易危品种。
长江里一些珍稀鱼种都有洄游至湖泊产卵的习性,但围湖造田、修坝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其繁殖、栖息条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资料表明,长江里具有半洄游性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部分江段的鱼苗资源在短短数年内下降了97%。而2006年底,中、美、日、英等六国鲸豚类科学家对长江中下游为期1个多月的联合考察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
杨桂山说:“恢复湖泊与长江的水文与生态联系已刻不容缓。应该通过修建鱼类洄游通道、实施闸口的生态调度和恢复江湖自由连通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江湖连通,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