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
· 政策性农业保险3年后覆盖全省
· 大力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 省政府举行第20次学习会
·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方案昨亮相
· 跨国为受伤农民工动手术的医生回到家中
· 他是百姓心中一盏温暖的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是百姓心中一盏温暖的灯
——记“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许茂盛(下)
本报记者 袁 艳 周咏南
  他是个好人、实在人,更是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每个认识许茂盛的人,只要一提起他,几乎都离不开这几句话。

  在临安的几天采访中,记者听到的一个个故事,勾勒出这位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村支书干净干事、勇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是个好人,实在人,

  更是个好支书”

  宫里村村民说起许茂盛,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好人”。

  76岁的老党员胡彩钿说:“茂盛这孩子心眼好,乐于帮人。对老人孝顺,平时对我们老人家里很关照,有一次还掏出一二百元钱硬塞给我……”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眶就湿润了。村里的困难老人、五保户和老党员,是许茂盛最惦记的人。

  村干部马再勇指着村庄规划图说,为了给村里省钱,这张图是茂盛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村里建篮球场和健身苑的设计图也都是他自己动手画的。但他就是没有想过给自己家也画张修房的图纸。

  村民潘来法至今还记得2004年的那一天,自己在临安市人民医院住院,许茂盛来看望他。临走前,还往他口袋里塞了两百元钱,说是让他买补品。说着说着,潘来法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后来,许书记一遇到我就问身体怎么样,叮嘱要注意休息。可他对自己的身体却从没这么上心过。”

  村干部王新红和许茂盛一起工作了12年。她对许茂盛充满了敬佩之情:“他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可他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是个务实能干的书记。”

  种毛竹是宫里村发展效益农业的希望所在。原先独家独户种毛竹,每人每月平均也就百把元的收入。2002年许茂盛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四处学习取经,还找农业部门专家咨询。后来,他想出了以组为单位将毛竹山林集中后再分包的形式经营,实行规模生产。现在,村民该项收入每月人均提高到200元。王新红告诉记者:“‘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老百姓’,这是许茂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提起许茂盛,临安市委书记邵毅深有感触地说:“一名好干部,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好人’,就是老百姓对好干部许茂盛最朴实、最崇高的评价。”

  “为了村民,他愿磨破嘴皮,跑断腿”

  妻子张文仙曾经不解,别人说许茂盛在外能说会道,可回了家就成了“哑巴”。现在想来,那是他太累了。

  住在村口的村民说,以前村里还没通班车,许茂盛下山为村里办事要走五六里路才能搭到车。“为了村民,许茂盛愿磨破嘴皮跑断腿。”这是村民们经常给记者讲的话。

  几年前,一家企业和宫里村签订了开发洞霄宫的合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开发商中途停止开发,原先承诺发给村民的煤气补贴费、青苗补偿费、山林租用费等也一直拖欠着。村民有怨言,许茂盛心里也着急。为了给村民讨回补偿金,许茂盛一趟趟地到杭州找开发商。后来,项目负责人干脆和许茂盛玩起“捉迷藏”。

  与宫里村相连的余杭南峰村也有一部分土地是属于洞霄宫开发的范围。南峰村村委会主任汪寿洪回忆,去年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村民的煤气补贴费还没有着落,茂盛就约他一起赶到杭州找项目负责人要回村民的钱。可到了公司大门口,保安拦着他俩不让进。汪寿洪说:“茂盛说服我一起‘守株待兔’,就躲在大门边,等那个负责人出来。”眼看着天渐渐黑下来,汪寿洪劝他“算了,以后再来”,但许茂盛仍坚持着。那时候是大冬天,许茂盛一直守到晚上11点才肯离开,晚饭还是用一个面包解决的。为了让乡亲们安心,许茂盛自己找人借了钱,赶在过年前把煤气补贴费发给村民。

  “茂盛就是这样,一干起村里的事,一副不要命的样子。”青山湖街道研里村党支部书记金红平说:“记得他在改水办给村里争取补助资金,一遍遍地向工作人员介绍村里用水情况的时候,他的脸色很差,我还在一旁问是不是身体不好,没想到一走出改水办,他就瘫倒了。”在金红平的一再劝说下,许茂盛才到医院检查。可回到村里,他好像忘记了自己的病情。

  “家里困难,

  却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在墙体开裂、四壁空空的家中,许茂盛的老父亲许校法坐在儿子遗像前,翻阅着茂盛得来的一本本“红色”证书,想起了茂盛这些年来的“不容易”。

  当年许茂盛在村里当会计时,父亲就再三嘱咐他:给村里干事,一定要干干净净。“干干净净”这4个字一直深刻在许茂盛的脑海中。“这些年来,许茂盛家虽然困难,却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村民们说。

  “我们在整理茂盛留下的工作日记本时,翻出了几张不同时间开具的办公用品发票,分别夹在不同的本子里。”街道驻村干部周荣跃说:“我们算了算,大概有1000多元吧。按照财务制度,像办公用品这样的发票可以当月报销,但许茂盛一直没有报销。”

  妻子张文仙对丈夫“藏”的这些发票一无所知。她说:“村里有什么急事需要用车,茂盛都去叫出租车,3年下来就花了7000多元。本来这钱是可以报销的。有时候家里需要花钱,我催他去报销这些出租车费,他总是不耐烦地说‘村里有困难,给村里省点也好的’。”这几年,家里几乎是靠张文仙打零工的收入来维持。

  弟弟许雪盛现在还没有固定工作,只能偶尔给人家打打零工。看着村里不少人在哥哥的帮助下,都到经济开发区的一些企业工作了,许雪盛找到哥哥,想让茂盛给介绍个工作。许茂盛却黑着脸说:“厂又不是我开的,哪有说进人就进人的。”从此,许雪盛再也不敢和哥哥提找工作的事了。

  “许茂盛当时中学毕业,正是青山湖街道发展的时候,他有许多机会去争取更好的生活,自己办个厂,跑个业务什么的,收入要丰厚许多。可他一直守着宫里村,为村民服务。”朋友孔祥飞说,以前也问过茂盛这是为什么,茂盛总是笑笑:“我想让宫里村好起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守着这么一个朴实的愿望,许茂盛尽了最大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本报临安4月12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他是百姓心中一盏温暖的灯 本报记者 袁 艳 周咏南 2007-4-13 48256F32002924A6482572BA0031FE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