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叫朱文穆。生于1906年9月19日,卒于2007年3月17日。江山市长台镇人氏,今年102岁。在这之前,他的身体健康得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羡慕。我时常想,外公能健康长寿地活着,不在身体,不在财富,而在心态。
第一次听外公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在十岁那年,在喇叭山部队子弟小学门口。那是个冬日的早上,太阳很好,霜很白。那时尚不懂得什么是英俊、潇洒,只觉得一米七八的外公,腰板笔直,额头高阔,衬在一片昂然的白杨树背景里,那种超然物外的气度使我小小的心灵很受震动。从此便囫囵吞枣般将这句格言,塞入了儿时的记忆。
十四岁那年,看到一位丧父的同学的母亲为生计无着而悲愁落泪,我曾很一本正经地用这句话去安慰她。不想老妇人竟一惊,满目泪水地说:“你是前世做过老人的吗?小小年纪怎说得出这种老气横秋的话?”她当然不会知道,那是因为我有个历尽沧桑的外公。
外公家境贫寒。二十岁上成家后从岳父家借了钱去读书。他自谋的第一个职业是教书。但教师工资低,无法养活包括弟妹子女老人的一大家子。于是,他第二次求学,读杭州测绘学校。搞测绘,是当时很受重视的职业,外公在这个天地里发挥得很好。他聪明肯干,豁达豪爽,很快得到上下的欣赏和肯定。有了积蓄后,外公便预备在湖州购置房产,以便将全家一并迁过去。但就在这时,抗战爆发,日本人攻进了上海。难民潮涌,两手空空的外公逃回到家中。后来,见过世面的外公经多番思考之后,发现经商是条途径。他把绸缎布匹从杭州运来,将山货土产运出山外,就坐着那被叫作“江山船”的货船,以钱塘江和须江为两个端点,十数天一个来回,到临解放时,已累积有布店、南货店、肉店等数家。但这时,历史又到了一个转折关头,睿智的外公见局势已不适宜做生意,立刻放下正经营着的产业,和贫苦民众一起,投身土改。划定成分时被评为中农。外公还当过医生,乐善好施的他一直为乡邻送医看病。解放后的外公,很平和地度过公社社员的生活。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始终在寻找机会。终于在1962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磨难之后,他自制了蜂箱,以五十七岁的年龄,开始了遍踏大江南北的养蜂生涯。这是外公一生里又一个称得上辉煌的时期。这种走南闯北、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生活,反而符合他豁达豪爽的性恪,而无拘无束又张弛有致的节奏,则让他嗜书如命的习惯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或许就是他在白杨林里吟诵“留得青山在”的心理背景吧!
外公常感叹:“这一生,说不努力吗?不是。说无能吗?也应该说不是。却为何一事无成?”他甚至说,如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十年开,他还可以大干一场。
我尊敬的外公,他一辈子还有一个未曾实现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慈善家,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贫苦人家的子弟。他完全靠自学成才,靠着一摞摞的医书,靠着一把银针和草药,帮助多少人脱离了病痛的困扰。而他自己的最后一个愿望,竟是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作为医学研究之用。
我们原来一直为没能阻止101岁外公的那场赛跑而懊丧。2006年10月18日的“老年健身走”活动,由于众多年轻老人的参加而演变成一场赛跑。而101岁的外公,就和那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开始了角逐。他一直跑了那么远那么快啊!80岁的女儿,48岁的外孙女都未能追上他。这是一个心态怎样年轻的老人!他的健康,的确因为这一次的剧烈运动遭到摧毁。5天之后,他一病不起直至去世。我们现在明白,这其实是外公期待多年的一次选择,这是他期盼了很久很久的一次辉煌。当镁光灯对着他闪烁,当所有的人们为他欢呼,他潜藏在心底的快乐,得到了最大的释放。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可以进入吉尼斯纪录,但至少在我们整个家族,在整个江山,是很少有人能超越他了。
外公,只要我们活着,您就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