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这份种植合同好像“一杆秤”
· “城市主阳台”
迎来首批观光客
· 能,乐清小企业
“联保”获贷款
· 广东对公共场所的
高价停车费说“不”
· “我的衣服找到了”
· 空调市场:降成“趋势”涨是“噱头”
· 商家的眼球盯着宝宝滴溜溜地转
· 个人获得有奖发票
奖金纳税有“说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义乌企业守诚信 松阳农民知感恩
这份种植合同好像“一杆秤”
称出的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和谐与诚信
  本报义乌3月25日电 (记者 徐宪忠 义乌市报道组 张建成 陈溪光) 阳春三月,又到了种植生姜的时候了。今天上午,松阳县三都高山蔬菜合作社长李延廷,急匆匆赶赴义乌,与义乌市正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星慧签下了面积3000亩、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的生姜种植合同。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延廷高兴地对记者说:“是正味公司重信用,把我们吸引回来的,这份合同的意义非比寻常啊。”

  这份种植合同确实来之不易。在今天的签约现场,龚星慧向记者道出其中原委。从事调味品生产的义乌正味食品公司去年与松阳三都高山蔬菜合作社签下了2000亩生姜的订购合同。到了生姜收获季节,市场价比合同订购价低了每公斤1元多。

  面对姜价下滑的局面,种植户们心急如焚。农民还把电话直接打到公司询问,总经理龚星慧诚恳地说:“请放心,我们一定按订购价收购生姜。”消息传到丽水种植基地,农民们放心了。然而,企业内部也有人不理解:按合同价收购200吨生姜,就要多付20多万元,这样的“傻事”谁干?面对职工的疑问,他解释道:“拒收或毁约,今后还有谁会跟我们来签约?生产原料谁给你提供?”就这样,公司不打折扣地全部按合同价收购了生姜,还兑现了给合作社收购每担生姜20元的补助费。

  企业的诚心感动了农民。直接受益的三都乡子草村种植大户周盛贵说:“农民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对我们好我们心里有数。”如今,又到了生姜种植季节,农民们催着社长李延廷早点赶来签协议。种植户们纷纷表示,即使今年生姜市场价高出订购价,我们也决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互利互惠双方都有钱赚,心里才舒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这份种植合同好像“一杆秤” 2007-3-26 48256F32002924A6482572A9002F47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