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25日讯 (记者 秦军) “人人都奉献一份孝心,天下的老人才会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只要人人心中有了爱,社会才会变得和谐。”本报连续三天对“捐肾救子”和“把老人赶出门”的事情进行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天,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汪小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并对这组报道予以充分肯定。
据悉,本月下旬杭州市将发起一场“打造生活品质之都”的大讨论,请全市群众畅所欲言,提出建议。汪小玫表示:“我们将把浙江日报的这组对比报道,放到这场大讨论中,作为社区居民讨论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这场讨论,照照镜子,形成一种尊老爱幼的氛围,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尚!”
汪小玫认为,这组报道抓得非常好,它对活生生的事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丑”进行了鞭笞,对“善”进行了颂扬,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关爱老人就是关爱年轻人”,她说:“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绝不应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缺失。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再次号召大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细胞的家庭,它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汪小玫认为,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品位大大提高,前不久,杭州提出要“打造生活品质之都”,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道路交通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软件,家庭和谐就是其中一块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