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海盐三张“王牌”打出一个“铁产业”
· 二○一○年,七成村有科普员
· 外来姐妹进学堂
· 继承宝贵精神财富
坚持计划生育国策
· 第三产业及生活能耗等将纳入统计
· 知名作家记录在杭农民工“进城十年”
· 今年我省145名优秀村干部
考取乡镇公务员
· 从“在机场吃碗面50元”说起
· 全省“金鸽奖”对外广播电视节目评比揭晓
· 夜访“不夜村”
· “十一五”我省要聘
10万“外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知名作家记录在杭农民工“进城十年”
口述实录类文集《西湖边的十年》即将出炉
  本报讯 (记者 高丽敏 通讯员 王晓斌) 一本记录农民工在杭十年的口述实录类文集《西湖边的十年》即将出炉。笔者日前从杭州市文联获悉,杭州知名作家正与在杭外来务工者亲密接触,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在杭多年的生活状态和感悟,文集预计3月底完稿。

  据了解,这项工作从今年1月启动。目前,莫小米、汪逸芳、苏向国等十来位杭州知名作家正深入接触在杭的外来务工者,作家采访对象共有十五六名,包括钟点工、建筑工人、保安等10余种不同身份。最后将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集成约16万字的书稿,书名为《西湖边的十年》。

  “真想不到我也能成为书的主人公,高兴啊!”太极茶道的李刚是这次“口述”的主人公之一。来自江苏淮安的他5年前来杭,经历过求职的奔波、被杭州人称作“佝佬”的愤恨、技不如人的自卑,2005年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全国“茶状元”。

  对心路历程的回顾也让农民工重新忆起融入城市的艰难和欢欣。上世纪80年代来杭做木工、电工的嵊州人楼耕鑫还记得,当时他没有城市户口,只能花钱去买黑市粮票。如今,楼耕鑫在杭州买房安了家,成为项目经理,儿子会讲杭州话、家乡话和普通话;来自山东莱芜的王永林“舞”进了杭州歌舞团,在杭州大剧院工地上成为“与外乡人跳舞”的领舞者……

  “这些年来,民工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了我们的观念。能为他们记录下这些岁月是我的荣幸。”作家王珍深有感触地说。

  杭州市作协主席嵇亦工说,把主人公定为在杭州生活5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目的就是想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在杭州,普通人以自己的勤劳、朴实,在这座美丽的“天堂”同样能过得精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知名作家记录在杭农民工“进城十年” 2007-3-21 48256F32002924A6482572A40044DFD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