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3 产业化与物种保护“相生相克”
· 炒兰背后:舟山最后的野兰花
· 4 “公益保护”的设想与困局
· 1 野生兰“十山九空”
· 2 兰花价值的“重新发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炒兰背后:舟山最后的野兰花
本报记者 朱永红
  一阵狗吠,王泽夫老先生圆圆的脑袋从门缝里探出。打量了一番来者,通报姓名之后,方放人进门。

  王泽夫家位于舟山市西门白虎山腰,附近有不少人家高墙深院,后院里是兰花大棚。出于安全考虑,几乎每家都养狗护院。一走近这些院落,狗叫声就此起彼伏。

  作为舟山市第一批养兰花的专业人士,王泽夫早年也曾上山采挖舟山野生兰花精品。

  不过,他说:“现在,山上几乎已经挖不到好花了,而舟山是浙江省最后一个有大量野生兰花可采的地区。”

  事实是,就国内来说,尚有野生兰花资源可挖的川、滇、黔等省,随着近些年炒兰之风大盛,其野生兰花资源同样面临枯竭。

  “在技术上,即使把兰花列入需要许可才能采集的品种,也很难像采矿许可那样有效。因为兰花的价值实际上是无法量化的,在现实执法上也很难阻止一般民众采集。”舟山市绿化办主任、兰花协会秘书长卢忠米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炒兰背后:舟山最后的野兰花 本报记者 朱永红 2007-3-16 浙江日报000102007-03-16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