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全国“两会”新闻·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留守儿童,期待“心”的关爱
· 青田2万留守儿童
过“孝敬”寒假
· 别让“伪新药”害人
· 新型合作医疗,让农民看病无忧
· 要闻简报
· 为中国话剧诞辰百年献礼
· 年轻一代要多到农村体验人文
· 做一回“白娘子”
· 要改变“13亿人看
3个人电影”的现状
· 破解技术壁垒 专家面授机宜
· 农民“种文化”兴致真高
· 我省将严打非法种毒
· 大病救助,让面临凋零的花朵重焕生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连建伟呼吁——
别让“伪新药”害人
本报记者 苏晓春 袁艳
  “药品本来是用来救人的,但由于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近年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层出不穷,‘伪新药’触目惊心,是时候下决心清理‘药害’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呼吁政府出台有力措施,加强对医药领域的监管。

  连建伟告诉记者,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往往把降价的药品重新换个包装或取个新名字,进行重新注册,就能使普通药变成昂贵的“新药”;更有一些不良药品生产商,伪造实验数据,搞虚假临床试验,而这样的药居然也能经过“绿色通道”顺利过关。还有“一药多名”。连建伟说,就拿普通抗生素“阿奇霉素”来说,还有“阿奇红霉素”、“通达霉素”、“舒美达”等23种不同的名字,这叫医生如何“对症开药”?叫病人怎么吃到放心药?

  为此,连建伟认为,国家要出台有关政策,下大力气对医药领域进行监管。对那些靠捏造数据企图蒙混过关的“新药”,对那些没有疗效或疗效平平的“新药”,坚决抵制开发。并建议在全国实行药品“一药一名”制度,用药品通用名取代商品名,在抗生素问题上更要慎重对待,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新闻·本省要闻 00002 别让“伪新药”害人 本报记者 苏晓春 袁艳 2007-3-9 48256F32002924A64825729800294B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