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开化3月1日电 (记者 严元俭 开化县报道组 朱建平) 昨天,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的彭美红、张成妹、刘苏贞向县领导写了一封题为《一点期盼》的信,希望村里有个“留守儿童俱乐部”。
信中写道: 我们都是外出务工者,都是孩子的母亲。这几天,我们就要同丈夫出门到外地干活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孩子。一直来,我们把孩子交给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他们都很尽心,但毕竟年事已高,而且大都不识字,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有许多难处。去年,与我们邻近的姚家村办起了“留守儿童俱乐部”,他们村的“留守儿童”在那里玩得很开心,也很安全。如果我们村也能办一个这样的“留守儿童俱乐部”,我们外出打工就放心不少。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归谁管,只好给你们写信。
姚家村的“留守儿童俱乐部”为什么让这3位务工者羡慕?记者赶到姚家村一探究竟。
1100多人的姚家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有近600人。村两委干部商量:村里有100多个“留守儿童”,仅父母双双在外的就有34个。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定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市县计划生育协会和乡政府的帮助下,姚家村花3万多元,整修了一幢位于村中央的旧房,添置了电视机、课外书和多种体育器材,“留守儿童俱乐部”由此诞生。30多名热心村民闻讯后志愿来照顾俱乐部里的孩子。他们排出值日表,安排好每天的活动课目,包括讲故事、跳绳比赛、演讲比赛、乒乓球赛、篮球赛等。每天放学后和双休日,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别提多开心了。村里还筹集了8000多元设立“留守儿童基金”,供孩子们看病治伤应急使用。
姚家村留守儿童姚泽宏,原先基本不做家庭作业,还染上了打架等不良习气,爷爷奶奶只有唉声叹气的份。“留守儿童俱乐部”成立后,姚泽宏每天课余必来这里。“在这里做完作业还能打球、下棋,很有意思。”姚泽宏自豪地说,他现在当上了村里同学的“路长”,每天上下学负责维持同学们路上的纪律。
“孩子从小孤独,肯定影响将来。” 村民姚宏增相告,9个同自己年纪相仿的村民,因年少时缺乏引导,十七八岁时都走入歧途。现在,自己的女儿能进“留守儿童俱乐部”,他放心了。
记者发现,姚家村办“留守儿童俱乐部”,在于有一个活动场地,有一支志愿者队伍,更在于有一个热心为民服务的村两委班子,有了这一条,即使条件差一点,也能努力创造条件办好这件事。
那么,下淤村3位村民盼望的“留守儿童俱乐部”能建起来吗?“浙江民生报告”专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