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路桥小稠村“规划”出好日子
· 让善行得到褒扬
把善款用到实处
· 金婚庆典
村民操办
· 去年全省火灾呈现“六大特征”
· 云和一下山脱贫村建起“单身公寓”
· 昼夜坚守岗位 温馨服务旅客
· 我省农信担保缓解农业贷款难
· 公 示
· 露天电影重回农村
· 喜看春节“村情”浓
· 台州海警成功救援
遇险渔船
· 无证烟花爆竹
“地下”交易活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去年全省共下乡放映电影十一万七千场,观众达
三千八百四十多万人次,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露天电影重回农村
  看露天电影是不少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满天星斗下,晒谷场上,或村校的操场上,拉一块银幕,就是电影院。从家里带张凳子,或就是那么站着,看得津津有味,一个晚上过得开心无比。

  现在,政府把让农民看上电影当作为民办实事来抓,露天电影院又回到了浙江农村。去年全省共下乡放映电影11.7万场,观众达3840多万人次,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镜头一:农民的电影节

  2006年10月10日晚上6时半,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广场上,聚满了来自远近山村的群众。余姚市第12届四明山电影节在此开幕。

  此后1个月,余姚市电影公司的六七支电影放映队,巡回在四明山区7个乡镇(街道)的70个村,放映了百余部电影。81岁的王老汉乐呵呵地说:“好久没看电影了,现在送到了家门口,还不用掏钱,真是好!”

  每年的四明山电影节,当放映员们挑着放映机来到小山村时,村民们列队在村口迎接;当放映队在偏僻的石板坑村拉上银幕时,全村在家的108位村民有107人在现场等待……送电影进山区,就是把快乐带给了老区群众。

  画外音: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农村电影市场和全国一样逐渐萎缩。2000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由辉煌时的几千支下降到1200支,并且放映活动极不正常。据省文化厅统计,当年我省农村集镇、乡镇影剧院、电影队放映活动率仅为19.9%,一年只放两三万场,大部分农民难得看上一场电影。

  农民看电影的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从2002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每年拿出几十万元为农民“买电影票”,在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万场电影下农村”和“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省文化厅也对下乡放映实行场次补贴,我省农村电影市场逐渐走出低谷,放映场次逐年增加。

  如今,有近1500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活跃在浙江农村,农民在家门口看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多。除了政府的公益性放映外,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影企联姻放映、配合活动的专题放映、喜庆电影放映、经营性放映等多种农村电影普及放映模式。

  镜头二:老放映员放起了数字电影

  2月7日傍晚,早早吃罢晚饭的三门县珠岙镇岭里村的农民们,拿着板凳走向村里的晒场。早去的村民放好凳子,就围到电影放映员陈云林跟前,老陈笑着和村民们打招呼,手上忙着安装音箱、功放和DMS服务器等放映设备。一位村民看着老陈摆弄的放映设备,好奇地问:“陈师傅,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陈云林自豪地说:“现在放的是数字电影!”

  陈云林因为喜欢看电影而干上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24年来,他拖着残疾的腿,奔走于三门和天台的50多个村落,放映电影4200多场。

  陈云林说,以前放胶片电影很累,手上要动,眼睛要时刻盯着银幕,就怕胶片出现故障。因为胶片电影放得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断片、跳片,不仅画面容易“花”,有时还要停下来现场接胶片。现在改为数字电影后,只要电脑安好,电影就“自己”放了,像电话卡那么大的一张小卡片能储存200多场电影,农民的选择也多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晚上6时多,银幕上跳出《龙虎门》的片头, 陈云林也和村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经常出门在外的村民陈恒看完电影后说:“比以前放的电影清楚多了,如果在室内放的话,效果会和城里电影院差不多。”

  画外音:为让农民看上质量高的电影,国家广电总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研发适合农村流动放映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市,2005年,台州农民率先在家门口看上了数字电影。去年,我省宁波、温州、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也列入试点。现在,这些地方的农民也能看上数字电影,宁波等6个市还组建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

  农村数字电影不仅使银幕的有效画面从原来的3.2米扩大至4.5米到7米,画面始终如新,声音也由原来的单声道模拟声改为具有影院效果的环绕立体声。农村数字电影的推广让陈云林这样的老放映员们有了“鸟枪换炮”后的喜悦,而全新视听效果,也让农民赞不绝口,他们高兴地说:“我们终于看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电影了。”

  据统计,我省目前已经拥有流动数字电影放映队400多个,去年下乡放映的11.7万场电影中,有近2.5万场是数字电影,已有973万人次的浙江农村观众看上了优质的数字电影。

  镜头三:免费看电影还能学知识

  2月7日傍晚,桐乡市石门镇同星村姚建新家门口的稻场上,挤满了等着看电影的乡亲,放寒假的孩子们在放映机前跑来跑去,不时将小手伸到放映机射出的强光里,白色银幕上跳跃着老鹰、小狗等生动的手影。

  天色渐渐暗下来,放映员钟春甫先给村民们放了两部科普短片《农村交通启示录》、《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坐在头排中间位置的姚品祥老人眯着眼告诉我们:“去年一年我看了很多电影,放电影前放的小片子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钟春甫翻着手中的小本子告诉记者,上个月在石门镇18个村放了23场电影。现在村民想看什么电影,我都可以到市里的电影片库去找,那里有2000多部电影呢。

  在每次正式放电影前,放映员都要先放一些短片给村民看,有宣传政策的,有普及农业知识的。村干部说,银幕一挂等于开了一次群众大会,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全解决了。村民说,以前种菜养兔都是凭经验,看了影片懂得了不少科学道理,种菜也比以前赚钱了。

  画外音:每个月在家门口看场电影,这对我省其他地方的农民来说也并不遥远。作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省份,2006年9月出台的《浙江省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为农民看电影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到今年年底,台州等7个试点市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电影”的目标,到2010年年底,浙江所有村的农民平均每个月都能看上一场电影,农村电影年放映场次超过27万场,并且绝大部分是数字电影。

  近年来,通过改革试点,我省已逐渐探索出了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点、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路子。

  要让农民每个月看上一场电影,经费是关键。为此,在“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农村数字放映设备购置、放映场次补贴和人员培训等。

  浙江农民的生活因电影而更加丰富,而电影这一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也广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普及了文化科技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