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两会特刊2
3  4  
PDF 版
· 农民代表看新村
· 农民看病报销门槛降低了
· 现场采撷
· 民企活力来自制度创新
· 废气排放权成了“抢手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

  培训机制

  2.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

  激励制度

  3.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的

  监督机制

  4.

  建立适合本企业的

  管理机制

  1.

  浙江东风齿轮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是专业生产东风、解放、金杯等各种大中型汽车变速箱的民营企业,是中汽零配件集团的理事单位,全国汽车零配件双百推广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之一,是浙江省三A信用单位。公司产品涉及21个大类400多个品种,全国齿轮行业综合指数排序名列第17位。

  浙江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金华市第四届、五届政协常委

  金华市工商联副会长

  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会长

  曾荣获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

  金华市优秀企业家“金牛奖”

  全国第四届乡镇企业家等

  如何提升民企管理创新水平

  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企业发展,又是什么原因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创新水平?这是每一位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家所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之一,我想,从如下方面加以剖析。

  

  众所周知,创业容易,守业艰难,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至关重要。

  就民营企业管理的现状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管理模式落后。即:管理模式的定位。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民营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既有利又有弊,利在均为嫡系,信任度高。弊在失去周边向心力,或者,仅凭主观意识,朝令夕改,没有顾及因果关系和效应。

  二是管理制度缺失。民营企业大多都是企业主为最高统帅者,既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又是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处理者,身兼数职,脱身不出。怎样才能使决策者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调研,决策企业的重大事项,免走弯路。这就需要有个程序,按照程序制定好短、中、长期计划,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分工负责,这样才能使计划有条不紊、不打折扣地顺利进行。

  三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缺乏。何谓“复合型”的人才,就是既有文化技术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和领导才能的人,即为“复合型”人才。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因此,有了一流的管理人才,企业的经济效益定能倍增。民营企业切忌行政人员过剩,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事情看似有人管,却又无人“用心”管理。

  针对以上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几点情形,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决策者为首的主要领导班子。常言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组成人员视企业规模而定,商讨、决策内部的重大事项;再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归口负责管理各科、室、车间的部门负责人,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快速协调,沟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办事快捷、迅速、效率高。

  其次,要创新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行为。鼓励企业员工按照程序向企业建言献策,好的建言均来源于基层人员,因为他们既是执行者,又是亲身实践者,最终还是受益者。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细心倾听,深入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要创新用人机制,保证企业有稳定的人力资源。要通过多种渠道,广纳贤才,量才而用。将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拉上马,充实到合适岗位上。

  第四,指导管理人员及员工计划好每周的工作安排和每天的工作,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工作效率提高了,随之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在此推荐一套至少可以提高效率50%的工作方法:

  “把自己明天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序编上号码。”

  “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

  “再检查一下,你的安排次序,是否有误。”

  “然后,开始做第二项。”

  “如果有一项工作要做一整天,也没有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

  “请把这种方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做法。”

  “自己这样做了之后,必有感受,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尔后让公司的人,也按此方法去做每个工作日的工作,且养成习惯,必能提高一半的工作效率。”

  这个方法,坚持到底,习惯成自然,一定受益匪浅。

  

  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企业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作后盾,才能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民营企业实行“培”和“引”并举的方法来实现。一方面,企业内部自行举办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培训班;政府及有关部门出面组办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引进”科技人才的加盟。

  要使受培训者真正懂得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要引导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多动脑思维,鼓励他们进行技术革新。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改造,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变,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或许,有人会有这种想法,企业已付给他们工资了,这是他们工作范围之事,这种想法,实际差矣。还可能有人会这样想,企业花费心血,将这些技术工人培训好了,他们“翅膀”硬了,飞走了怎么办,这也不难,企业可先与其签订一份培训协议,再加之鼓励措施。我想只要企业多加善待,他们对企业是有感情的。既便有个别人要走,也无可厚非,那就应允。天高任鸟飞嘛!或许他们会感激企业一生,为企业留下好的口碑。

  政府及有关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工人这一现实情况,适时为民营企业出面组织培训技术工人,弥补企业技术工人之不足,十分必要。纵观优秀企业的发展历史,都是非常重视对技术工人培训的,舍得在其上面投资。他们深知,没有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智慧和才干,没有技术工人精湛的技术,就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制造出一流的名品。

  

  激励机制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精神上的鼓励;其二是物质上的鼓励。无论何种鼓励,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借此为动力,将企业员工的智慧和才能毫无保留地施展出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我认为,只要企业的方针、政策对头了,抓住了主要矛盾,随即解决之,次要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民营企业如果能借鉴一下,一定能有巨大的变化。一个国家都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并让世界刮目相看,靠的是人的智慧,靠的是方针、政策。一个企业又何不是如此呢?

  我还认为,民营企业只有在企业内部查根本、找因果、深入调研,制定一套适应本企业的激励制度,才能唤起员工的上进心。为万无一失,可选择本企业的技术部门作为试点。对在试点期间,积极工作,积极开发新产品,不计个人得失的技术人员,虽没有科研成果,也应进行奖励,以鼓励其积极性。对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并使企业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应给予精神上的表彰、物质上的重奖,使其倍加努力。若试点成功,尔后在企业内部管理推广。

  

  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是其他各项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其机构设置应该如下:

  1.监督机构的设置。其职能是,监督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生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降低产品成本,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监督机构人员的组成。由企业内部的“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以发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3.制定检查内容。定期由机构组成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以达到检查、促进之目的。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处置方案,将问题处理在初始之时。

  综上所述,我认为:

  首先,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从“家族型”的管理模式,逐步转为“领导班子型”的管理模式,好处是,避免决策失准,少走弯路,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的主人,从琐碎的、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用来决策企业内部更大的事件。使企业逐步过渡到“财团型”的管理模式。

  其次,民营企业应改变旧的观念,高度重视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前人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要急于求成,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对人才的培养,要“培”、“引”并举。

  同时,在此也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举办一些“技术培训班”。解民营企业急需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之忧,以安置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民营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常言道:人不激不奋,水不激不活。无论何时何地,“激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动积极性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

  再次之,如前所述,监督机制是民营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离开了它,企业的一切工作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企业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可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一切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一切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浙江东风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金林)

  浙江东风齿轮有限公司

  董事长郭金林

  形象导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