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杭州人坐拥“城乡大书房”
· 48小时送书上门 全区域通借通还
· 乡村图书室
“藏”全市300万册图书
· “平民书房”迎来“全免费时代”
· “平民书房”迎来“全免费时代”
· 寻找“有灵魂”的乡村文化中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乡村图书室
“藏”全市300万册图书

  “什么是好的图书馆?不是藏书越多越好,而在于利用率”。

  “将城市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具有“时代意义”。

  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临安市太湖源镇的图书管理员打电话来,向玲珑镇负责图书室的张亚平要书。张亚平就会想方设法托人带过去,或是自己骑个自行车,送到那里的文化员手上。

  民间的图书流转,已经以这样一种自然的方式实现。而从政府层面来说,作为文化管理部门着力要做的,是对全地区的统筹。

  “什么是好的图书馆?”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建一说,“不是藏书越多越好,而在于图书的利用率。”

  2006年杭州实施的图书信息服务“一证通”工程,核心是一个以杭州市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为分中心,街道、乡镇图书馆(文化站)为基层中心,社区、村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图书信息网络。目前,已建成了76个社区服务点和14个农村服务点。

  在陈建一看来,“一证通”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了地区图书馆间的阻隔,实现了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杭州图书馆的图书数据库,眼下已经整合了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各联盟馆的馆藏资源。

  “所有网络成员,通过‘一证通’,同步达到了中心馆数字资源水平。”陈建一说:“‘一证通’所产生的实际效益,远远超过了各成员单位自行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例如,一个小小的文昌村图书室,就可以坐拥全市300多万册的藏书。

  按照“一证通”网络的设想,全区域的文献资料进行协调采购,各基层图书馆的书籍进行定期轮换,这是他们理想中的图书资源“大流通”的格局。所以,将来完全可能实现的情况是,何贵军在书架上翻找的那一叠书,一年前还在临安的张亚平手里。

  来自杭州图书馆读者工作部的统计,去年一年,全市办证量超过了4万张,借阅人次超过了250万,预计今年这些数字都将增加30%左右。

  56岁的何善齐正在努力学习操作电脑,因为他明白,“一证通”还有很多功能需要通过网络实现。用他桌上的那台电脑,他能帮村里的人检索网上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享受“联合参考咨询平台”的专家提供的咨询服务。

  后者,是一个由全国几十家图书馆的远程咨询人员合作支撑起的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各类咨询解答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

  “将城市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国家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李宏称此举具有“时代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