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杭州人坐拥“城乡大书房”
· 48小时送书上门 全区域通借通还
· 乡村图书室
“藏”全市300万册图书
· “平民书房”迎来“全免费时代”
· “平民书房”迎来“全免费时代”
· 寻找“有灵魂”的乡村文化中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平民书房”迎来“全免费时代”
  平等,免费,无障碍,是陈建一设想中的“一证通”的主旨所在。

  在全国第一个宣布图书证免收年费之后,杭州图书馆正在酝酿新的行动——“拆除最后一道门槛”。

  陈建一想开刀的,是目前办证时要收取的那笔押金。他说,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社会意义,就是要使社会中每一个成员具备自由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权利,它不是小众和精英的。

  一本图书证的押金,目前城市是100元,农村50元。砍掉这笔钱,意味着一年要减少五六百万元收入。

  何善齐说,“全面免费”在文昌村已经率先实现。村里的400多户人家,每户都办了一本图书证,而且不需要付押金。

  就像孟加拉小额贷款的创始人尤努斯相信的那样,“越是在农村,人的信用度越高”。当过小店会计的何善齐,认识这个村里每一个人。这里的村民,互相之间也十分熟识。

  “几十年下来,以前图书室还不像现在这样规范的时候,借书就是到管理员家里,随到随借,填个单子就拿走,根本用不了借书证,就凭认识的一张脸。”

  在这样的农村地区,朴素的信用观念,源于民间强大的道德约束力,褚树青看来,完全可以先实现“全面免费”。

  而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免费”将会来得相当便捷,杭州人拥有的市民卡将兼具图书证功能,杭州市文化管理部门透露,短期之内两证就将实现无缝链接,百元押金也将不再收取。

  在褚树青看来,有实力的人甚至有能力自己建一个图书馆,而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应该是对所有人的便利、免费和公平的公共精神产品,同时要基于服务对象“最基本的信任”。

  杭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甚至已经设想好了,一旦实现了全面免费,他们会争取把图书证送到家家户户,让更多的人走进这座“平民大书房”。

  “图书馆不是富人的,更应该是穷人的”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社会意义,就是要使社会中每一个成员具备自由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权利,它不是小众和精英的。

  “越是在农村,人的信用度越高”,公共图书馆要给予服务对象“最基本的信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