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教会“蜜糖孩子”
苦的滋味
· 我的“互联网”掘金信条
· “QQ妈妈”救助伤残儿童
· 一个小老板的“精神脱贫”路
· 八旬老翁终身未婚寻初恋
· 不省人事的他
身上剩包喜糖
· 一个女硕士帮42万人牵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绍兴一个小老板今年在贵州一个山村义务支教一个月,并作了社会调查,他的事在当地媒体报道后,一股爱心潮在岁末涌动——
一个小老板的“精神脱贫”路
■记者 金敖生 通讯员 栗爱平 钱 峰
  “我终于还是要走了,我没有通知复新班的学生,只跟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说了,我硬塞给她两百元钱,她转头叫管财务登记的入账。就在我背着包在村口等车回从江县城的时候,六(二)班的一群女生追上坡来,她们5个人每人手上拿着一个鸡蛋,用自已编的毛线袋装着,送到我手上。这是她们一个星期的荤菜啊,如果我收了,她们这一个星期就只能吃酸菜和辣椒了……我坐上村口小店老板的面包车,她们哭了,我连忙叫住店老板,下车叫她们不要哭,又跑到小店买了小店里所有的饼干(散装的,两袋)塞给她们。孩子们的哭声更加厉害了,我边叫她们不要哭,却不敢再回头。”

  这是绍兴一位叫陈伟鑫的小老板,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从江县雍里乡大洞村复新小学义务支教即将回来时的日记。

  陈伟鑫毕业于中国美院,在“下海”之前当过中学教师。今年,一股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教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陈伟鑫也密切关注着网上有关民间志愿者义务支教的报道。10月份,女儿还在襁褓中的他,放下正在准备的另一次创业,不远千里去贵州义务支教一个月。

  “我被志愿者在精神上‘扶贫’了”

  陈伟鑫在那里的几周时间里,从学校到学生家庭,到村里的小店,再到乡政府,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调查。他所到之处,只见村里房屋全是用树皮做屋顶。村民大多赤着脚,赤脚的原因,一是买不起鞋子,二是山区鞋破得快,到深秋了,许多人就用树皮和草扎成鞋子穿。课堂上,许多学生也是赤着脚,有的学生一年四季都穿着拖鞋。

  陈伟鑫支教的村校有近200名学生,却只有4位教师。教师都是民间志愿者,他们在那里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一间宿舍12个床位,上下铺,毯子很薄,有的就用塑料布当被子,被子很硬,床上都没有枕头。吃的是白菜、自制的豆腐和糙米。这些志愿者都很年轻,有的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工资,没有生活费,在那里坚守着,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大城市,把理想当作一种生存的方式。有的是已参加工作的“白领”,但他们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在这儿当起了“苦行僧”。 陈伟鑫说:“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原认为我是来扶贫的,却被这儿的志愿者在精神上‘扶贫’了。”

  用爱心打起一座桥梁

  陈伟鑫在贵州义务支教和调查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在绍兴当地媒体报道后,许多爱心人士对西部山区的贫困表示深深同情和关切,也被支教志愿者的精神深深感动。

  绍兴市志愿援助中心为此开通了“爱心账号”。家住市区的张女士捐出500元钱,还送来10件儿童羽绒衣。罗女士也向爱心账户捐入2000元,她希望绍兴如果组织去贵州贫困地区考察,她也一定参加。市区火车站广场的糖果量贩KTV老板张女士在3个QQ群里,发起为贵州小学生募捐棉衣的行动,很快募集到五六袋冬衣。

  一些教师和大学生纷纷表示,如有机会的话愿意去那儿支教一段时间。陈伟鑫则倡议,成立一个“民间支教俱乐部”,每个志愿者支教时间不用很长,如起点一个月左右,大家可以轮流“接力”支教。

  有市民提议,陈伟鑫支教过的村校已经破烂不堪,能否为他们重建一所小学。有关方面与贵州方联系后,获悉在那儿重建一所村校只需5万元钱。于是大家又纷纷捐款。

  有个姓冯的女士,开一家服装公司,她有一个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每年她都要与儿子一同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冯女士近日出差回来,听儿子说起这事,便想献点爱心。刚好义乌客商向她厂里买了两大批服装,总共1.6万元,钱刚汇过来,她就捐了出去。

  有个农庄老板,表示愿意将一天的营业额捐献出来……

  (照片为陈伟鑫在贵州支教时所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