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浙江国土
3  4  
PDF 版
· 传授科普知识 培训避险技能
· 我省深入开展查处
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
· 绍兴县“住拍会”形势喜人
· 重拳出击整治矿业秩序
标本兼治做大“矿文章”
· 引进五十一家企业 未新征一亩土地
· 我省整顿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效显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拳出击整治矿业秩序
标本兼治做大“矿文章”

——青田县努力探索矿区整治新模式
  青田县位于我省西南部,是个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山区县。该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点多面广,主要有钼矿、叶腊石两大矿山,矿产开发已成为该县经济的支柱产业。青田黄垟钼矿区拥有丰富的钼矿资源,是我省钼矿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该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该矿区曾出现无序开采状况。为了强化县域经济后劲,让钼矿资源得到有效开发,青田县在治理整顿矿业秩序方面出重拳,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规范矿业秩序,促进了钼矿资源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让“矿都”实现了经济腾飞。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青田县黄垟钼矿区矿业秩序混乱的状况,一度“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一度成为无法融化的“坚冰”。

  青田县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县,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从干部到群众对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矿业、发展经济的热情很高,因此,在一味强调“开放、搞活”的同时,“管好”曾一度被忽视,从而出现非法采矿、非法选矿、非法倒卖矿硐、非法经销钼矿产品、非法搭股、非法拦车等“六非”现象,在一段时间里,矿区内非法矿硐曾一度增加到160余个;个人非法办小选矿厂达29家;滥采乱挖、采富弃贫、无证开采、随意布硐、破坏环境等问题严重,引起国务院、省、市各级领导关注和重视,该矿区同时也被省、市、县列为重点治理和整顿矿区。

  青田县委、县政府几乎每年都派出工作组进驻黄垟钼区进行治理整顿,但是“乱了治,治了乱,再乱再治,再治再乱”。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因为容易反弹而难以根治,出现工作组撤离后死灰复燃的“游击怪圈”,治理整顿工作除了取得阶段性成果外,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矿区矿业秩序混乱局面。

  

  199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全国和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在上级统一部署下,青田县决定乘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的东风,抓住时机,开展“破冰行动”,解决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黄垟钼矿区矿业秩序混乱问题。

  炸毁矿硐 维护矿业秩序

  1995年,青田县委、县政府组成了由地矿、环保、土管、公安、工商、供电、黄垟乡政府等16个部门和单位共80余人组成的工作组,下设宣传发动组、调查核实组、爆破实施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进驻黄垟钼矿区。具体实施对非法开采矿硐的爆破工作。整顿期间,工作组对争议较大的矿区界线进行了核测埋桩,确定了予以炸毁矿硐的清单,随后在安全保卫组的配合下,对非法矿硐逐个进行了爆破炸毁。经过努力,共关停非法小选矿厂15家,炸毁非法矿硐162个,捣毁非法矿硐旁的临时工棚220余个,炸毁非法采矿机械设备40多台次,并依法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件。从而,震慑了一小部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制止了该矿区矿业秩序混乱局面。

  建章立制 巩固整顿成果

  为巩固整顿成果,防止出现历次整治后的“游击怪圈”,青田县采取了有效管理措施:在矿区设立了由原地矿、环保、财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矿管站,常驻矿区,对矿产品的运销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动态监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建立准采卡制度,对合法的矿硐实行一硐一卡一图纸,防止再次出现随意新增矿硐的现象。至上世纪90年代末,青田县黄垟钼矿区矿业秩序全面得到好转,整顿成果逐步得到巩固。1999年,青田县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经验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全国矿业秩序整顿现场会上进行交流,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重组整合 推进体制改革

  2000年前,黄垟钼矿区共有两个矿山企业,一个国有青田县钼矿,一个乡集体的黄垟乡钼矿。2000年国有青田县钼矿破产。至2004年,黄垟乡钼矿范围内还有69条经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矿硐,在这种体制下,重复投资、抢采资源、安全隐患等各种矛盾问题全面暴露出来。为此,2004年3月,青田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决心对黄垟钼矿实施彻底改革和安全隐患整治,明确了“企业改制不完成不开工,采矿权不有偿不开工,安全隐患不排除不开工”的“三不”原则,从而,吹响了黄垟钼矿体制改革的号角。

  青田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钼矿生产和资源状况,按区域确定组建三家股份矿山企业,把原先69条矿硐按硐口坐落的位置划分到相应的矿山企业,把各矿硐作股入公司,不再有单独的矿硐生产。改制后,经资质部门设计并经过专家组评审,矿硐口由原来的69个改为符合要求的17个,未经设计矿硐一律予以查封。三家公司严格按照设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组织开采。

  至2004年底,黄垟乡钼矿成功实施了体制改革和采矿权有偿使用,同时,全面实施矿山的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并顺利地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至此,该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了根本性好转。

  

  如果说黄垟乡钼矿实施的整合改革等措施,打开了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局面,具有破冰的功效;那么,在黄垟钼矿区随之开展的全面整治、综合监管工作则为该矿区矿业秩序的治理整顿工作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热流”。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因历史上无序开采,造成该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又由于近几年钼矿飞速上涨,出现偷盗矿、非法加工现象。为此,青田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下死决心对该矿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2005年6月底,青田县成立了黄垟钼矿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公安、国土资源等9部门领导为成员,进驻黄垟钼矿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安全隐患整治,查封非法选矿厂4家,拆除临时工棚120个,制止非法钻探1起。2005年9月,青田县又成立黄垟钼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黄垟乡、公安、国土、安监等10部门领导为成员,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废弃碴专项整治。由于历史原因,该矿区无序堆放的废弃碴较多(约300万立方米),极易形成泥石流,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县政府决定投入1600余万元开展废弃碴治理工程,该工程通过招标已于2005年12月7日进场施工,拟在2006年12月底前完成治理。通过治理,将建成8条拦碴坝,梳理3条排水沟,拓宽1条排水洞,整理土地面积达178亩。为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系上一道“安全绳”。同时,为下一步进行矿山土地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采空区偷盗矿专项整治。成立了黄垟乡派出所和综合执法大队,充实由乡政府管理的黄垟钼矿区护矿队,加强监管力量,强化对国有矿区范围偷盗矿的巡查监督;对部分采空区采用尾矿砂充填法对其进行封闭,从根本上消除部分采空区偷盗矿行为的发生;由公安部门牵头,严厉打击各类偷盗矿活动。2005年9月至今,共查处偷盗矿案件100多起,其中追究刑事责任17起,治安拘留100多人;县政府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原废弃矿硐硐口进行彻封;规定选厂不准加工偷盗矿石,否则,予以停产整顿。

  (下转第15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