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12月15日消息 (记者 喻菲 曲志红) 国家文物局15日公布了最新确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包括大运河等35项文化遗产榜上有名。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在保护管理方面发生严重问题,随时可能从名单中被删除。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中国原来的《预备名单》,是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为履行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预备名单》的公约义务,国家文物局今年启动了《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
列入最新《预备名单》的35项文化遗产,是从全国申报的129个项目中精心遴选出来的。包括古迹类5项,遗址类8项、建筑群类14项、文化景观2项、文化线路3项、工业遗产3项。除大运河外,我省的乌镇、西塘、杭州西湖·龙井茶园、良渚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等也名列其中。最新《预备名单》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近年来国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的新认识、新拓展。如出现了文化线路、工业遗产等新的遗产类型。
童明康说,根据目前有关世界遗产申报和审定的规则,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因此,《预备名单》显得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重新设定《预备名单》,大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改变以往存在的“重申报轻管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