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在人地生疏的城市里,依靠老乡找工作、租房子、谋生存,是中国传统乡土情结下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过度的老乡依赖关系像一堵墙,一定程度上给了异乡人一种安全感的同时,也把他们和现代城市割裂开来,现代城市向右,乡土情结向左,分道扬镳。
在采访中,笔者多次遇到过由老乡介绍工作引发的意外事件。在杭州吴山广场上,来自河南的一对卖艺父子对我说,因为老乡介绍他们来摆摊的,他们每天的收入要分一半给这位老乡;在温州一家包装厂内,一个湖南小包工头,和经由他介绍的湖南老乡发生了经济纠纷,小包工头雇了几个贵州人教训这个老乡,结果这个老乡走上了黄泉路,小包工头法网难逃。当事人没有料到,原先美好的老乡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之下,竟然异化成“杀熟”的工具,变得如此面目可憎。
而王乾波的困惑在于,自己苦心经营的老乡网,在给他带来利益、地位的同时,也让他看不清自己在城市未来的方向。
“王乾波”们还没有意识到,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是具有集体合作意识的产业工人,现代城市要求的是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的独立公民个体,虽然老乡关系网能够给初来乍到的民工们提供“暖身小棉袄”,但是,他们最终要实现从依赖老乡关系网作为自己保护和依托中脱离。
这种矛盾,作为弱势群体的民工兄弟们的确很难意识到。当他们刚刚来到陌生的城市,当他们恰恰又听说不少民工受骗上当的遭遇时,他们能够想到的,似乎也只有向同乡寻求帮助和保护。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城市有责任帮助民工兄弟们消除这种无助感,在他们来到城市找第一份工作开始,帮他们迈好第一步。
笔者欣喜地发现,在最近召开的“2006中国城市·农村信息化论坛”上,一个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的网站“新农门网”开张了。进入这个网站,可以看到上面列出的用工信息不仅有企业及工种介绍,还有具体的薪酬;如果技能不够,网站提供了全国约千所相应的职业学校培训信息,经过培训,网站会告诉你哪儿有最合适你的岗位……即便不会或没有时间上网,也可以打电话或者通过手机短信得到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