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杭州是一个以柔媚水性见长的城市,历来是人居的典范,故有“天堂”之誉。然而,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楼盘上,我们却看到了在追求“居有水”的水景住宅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没有水的人造水景,大煞风景
在建国北路与环城北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已经交付了好几年的楼盘——利兹城市公寓。因为离浙江日报社很近,笔者曾在此租住半年。利兹旁边即是东河,一条日渐美丽起来的小河,北边与运河隔一条环城北路,水景资源非常不错。即便如此,开发商还是在小区内部的绿化中建有喷泉和微型水瀑。只是,在我住在那里的近半年时间里,似乎从来没有看到喷泉喷过水,而鹅卵石铺底的水池也似乎永远是光秃秃的,不见半点水星。如果仅仅是没有水还无所谓,问题是,那凸起地面的喷水铁嘴和光秃秃的鹅卵石非但不是什么怡眼的景观,而且有碍观瞻。
这当然不是什么个案,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已经交付入住的小区,有哪几个喷泉在喷水?又有哪几个楼盘的水池常年有干净的活水。然而,当年开发商就是凭这些给购房者来描绘美好的居住理想。一位看过多不少绿城楼盘的女士评价道:“杭州是江南水乡,绿城非常重视园区里水景的营造。但我发现,一些园区里现有的水景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像桂花城的溪流、紫桂花园的喷泉,为什么不能天天都开?我觉得遗憾。”桂花城和紫桂花园不但是绿城,甚至已经是杭州楼盘的代表作了!
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造成那位女士“觉得遗憾”的背后,是当初设计、治理和成本维护的问题。因为前期设计不合理,后期治理不好,导致水质变黄变臭,引起小区业主投诉。隔水防渗技术不过关,也是导致水景无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许多号称水景住宅的一大难题。另一个问题是水景维护成本偏高。现在大多数水景住宅基本靠过滤、机械循环、换水等传统方式运转,维护成本相当高,而且水质、渗漏问题依然很难避免,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水景养护成本过高,一些小区的水景成为应景之景,只在节日才运转。
而笔者疑惑的是,像利兹城市公寓这样的楼盘,西畔东河,北近运河,又何苦画蛇添足,再在小区里弄一个难看的喷泉?
水景安全隐患,美丽的陷阱
这是发生在今年8月16日的悲剧,地点在杭州的府苑新村。6岁女童凤凤在府苑新村景观河边玩耍时不幸落水身亡。
凤凤落水的府苑新村景观河很漂亮,河面10多米宽,约2米深,沿河没有栏杆,人们常坐在河沿的嶙峋怪石上聊天休闲。“这么宽的河应该有安全防护措施,或者用监控、保安巡逻等方式防止意外事件。”事发后有人痛心地指出。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王发勇律师则认为,“没有适当的安全措施,物业管理存在一定的过错。”不过,如果当初开发商能够在河边装上一定的拦护设施,悲剧估计也就不会发生了。
比这个更有名的是同样发生于今年8月份的南京万科金色家园事件,可爱的8岁男童笑笑掉下没有护栏的小区游泳池身亡,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上公开致歉。不过,杭州的开发商似乎并没有在这个事件中吸取点什么,笔者在参观即将交付的某市中心高档楼盘时,发现其小区中心游泳池一样是没有护栏的。
住宅水景,偏离杭州“地域特色”
一提起杭州的水景住宅,颇有声望的景观设计师,广州土人景观的总经理庞伟先生不无感慨,他说他最怕白天坐飞机来到杭州,因为不能忍受飞机下面视野所及中的一片“现代”,全然失却了内心的“江南感”。
“江南感”,或者说景观的“地域特色”,这似乎是一个被绝大多数开发商有意或无意忽视了的领域,而我们的消费者也被迫变得麻木。建筑变得千篇一律,景观变得千篇一律,我们的城市渐渐地变得失去了可识别性。面对国内景观抄袭成风、奢华成风(杭州为甚)的现象,庞伟提出应倡导景观创作学派,呼吁“方言”景观,提倡做简单的景观、便宜的景观和质朴的景观。
事实上,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的造园艺术明显地区别于我们现在风靡整个城市的景观园林。有专家这样将二者区分,在法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师附带设计的,而中国造园艺术是在诗人、画家手里成长起来的。法园起源于果园菜地,中国园林来源于苑囿。由此,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西方园林里水有浓厚的建筑味,形式显得非常重要,严谨而实用,而中国园林里水在人工营造中倒体现出真正自然的味道,重视意境,其最为重要的功能是怡情,其手法偏于感性而不易把握。
而偏偏,杭州是一个传统上非常有特色的江南城市。但是,几乎我们所有的开发商都以洋设计师的景观设计为荣,而这群人恰恰是最没有“杭州感”和“江南感”的。如果说,去武汉我们只要看到黄鹤楼和长江就不算遗憾的话,那么,在杭州,游客绝不只是为了看西湖和雷峰塔,他们更希望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感受那“梦里的江南”,杭州的特殊性正由此而生。
所以,我们有理由问开发商这么一个问题,水景住宅,你融入“杭州”了吗?
(李永生)